急性盆腔炎有下腹部持续性疼痛(活动或性交后加重,病情严重伴发热等全身症状,不同年龄段、生活方式、病史者表现有差异)、发热(可低热或高热,不同年龄段、生活方式、病史者表现有差异)、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有异味,不同年龄段、生活方式、病史者表现有差异);慢性盆腔炎有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不同年龄段、生活方式、病史者表现有差异)、月经紊乱(月经量、周期改变,不同年龄段、生活方式、病史者表现有差异)、不孕及异位妊娠(盆腔炎症致输卵管粘连阻塞增加风险,不同年龄段、生活方式、病史者表现有差异)。
1.腹痛:多为下腹部持续性疼痛,活动或性交后疼痛常加重。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剧烈腹痛,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例如,一些研究显示,约70%-80%的急性盆腔炎患者会出现下腹部疼痛症状,疼痛程度因个体差异和病情严重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的女性急性盆腔炎腹痛表现可能无明显特异性,但青少年女性由于生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病情变化可能相对更迅速,需密切关注。
生活方式: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降低机体抵抗力,使急性盆腔炎发病时腹痛等症状可能更明显。
病史:有盆腔手术史、宫腔操作史等的女性,发生急性盆腔炎时腹痛等症状可能更典型,且病情相对复杂。
2.发热:可表现为低热或高热,体温可达到38℃以上。发热是机体对炎症反应的一种表现,当盆腔内炎症较重时,体温调节中枢受到影响从而出现发热情况。
年龄因素:儿童患急性盆腔炎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发热可能更为突出,且由于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高热时更易出现惊厥等并发症,需特别关注。
生活方式:不健康生活方式导致抵抗力下降的人群,发热可能更易出现且体温可能更高。
病史:有既往盆腔感染病史的患者,再次发生急性盆腔炎时发热可能相对更频繁或体温更高。
3.阴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可呈脓性,有异味。这是由于炎症刺激导致盆腔内的腺体分泌增加,同时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分泌物性质改变。
年龄因素:青春期女性生殖系统开始发育,阴道分泌物增多表现可能与成年女性有所不同,但本质是炎症导致的分泌异常。
生活方式:不注意外阴清洁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阴道分泌物增多的情况,因为局部环境利于细菌滋生,加重炎症反应。
病史:有阴道炎等下生殖道感染病史的患者,发生急性盆腔炎时阴道分泌物增多可能更严重,且易迁延不愈。
慢性盆腔炎的症状
1.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这是由于盆腔慢性炎症导致盆腔组织粘连、充血等,引起下腹部及腰骶部的不适。例如,很多慢性盆腔炎患者会在月经前期因盆腔充血而使坠胀、疼痛等症状加重,约60%-70%的慢性盆腔炎患者有此类腰骶部及下腹部不适表现。
年龄因素:围绝经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盆腔组织状态改变,慢性盆腔炎的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等症状可能会有所变化,可能相对更明显或与激素变化相关症状相互混淆。
生活方式:长期久坐等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会影响盆腔血液循环,加重慢性盆腔炎导致的下腹部及腰骶部不适症状。
病史:有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愈病史的患者,慢性盆腔炎的下腹部等不适症状更常见,且病情容易反复。
2.月经紊乱:可表现为月经量增多、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等。这是因为盆腔炎症影响了卵巢的功能以及子宫内膜的正常修复等。例如,部分慢性盆腔炎患者会出现月经周期提前或推后,月经量较以往增多或减少的情况。
年龄因素:育龄期女性月经紊乱与慢性盆腔炎的关系更为密切,而绝经后女性月经紊乱一般与内分泌等其他因素相关,但如果绝经后女性出现类似月经紊乱表现,需警惕是否有盆腔其他病变可能。
生活方式:过度节食等影响激素水平的生活方式会加重月经紊乱的程度,因为激素水平受营养状况影响较大,而慢性盆腔炎本身也可能影响激素平衡。
病史:有内分泌疾病病史的患者,慢性盆腔炎合并月经紊乱时病情更复杂,需要综合考虑两者的影响。
3.不孕及异位妊娠:由于盆腔炎症导致输卵管粘连、阻塞等,影响受精卵的正常运输,从而增加不孕及异位妊娠的发生风险。据统计,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约10%-20%会出现不孕情况,异位妊娠的发生率也较正常人群明显升高。
年龄因素:育龄期女性是不孕及异位妊娠的高发人群,慢性盆腔炎对该年龄段女性的生育影响更为显著,会严重影响其生育计划。
生活方式:不良生活方式导致不孕的风险增加,而慢性盆腔炎本身与生活方式相关,进一步加重了不孕及异位妊娠的发生几率。
病史:有输卵管疾病既往史的患者,合并慢性盆腔炎时不孕及异位妊娠的风险更高,因为输卵管基础状态已存在异常,炎症进一步加重了输卵管的病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