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术后需从休息与活动、伤口护理、饮食营养、定期复查、心理调节五方面进行护理。休息与活动上术后早期充分休息,逐步增加活动量;伤口护理要保持清洁干燥、观察愈合情况;饮食营养要循序渐进安排、注意饮食禁忌;定期复查按时间安排项目及了解意义;心理调节要关注状态、提供支持途径。
一、休息与活动
1.术后早期休息:子宫内膜癌手术后身体较为虚弱,一般建议术后前2-4周以充分休息为主,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如7-8小时。术后1周内尽量以卧床休息为主,可采取半卧位,这样有利于腹腔引流,减轻腹部张力,缓解疼痛。例如,术后第1天可在床上进行简单的肢体活动,如屈伸下肢,每1-2小时进行一次,每次5-10分钟,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2.逐步增加活动量:术后2-4周可根据身体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可先在床边坐立,时间从5-10分钟开始,逐渐延长至30分钟左右。术后4周后可在室内缓慢行走,开始每次行走5-10分钟,之后可根据体力逐渐增加行走时间和距离,但要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过度劳累。对于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恢复相对较慢,活动量增加的速度应更缓慢,可在家人陪伴下进行活动。年轻患者身体状况较好的情况下,活动量增加可相对快一些,但也应循序渐进。
二、伤口护理
1.保持伤口清洁干燥:要注意观察手术伤口的情况,保持伤口周围皮肤清洁。术后按照医护人员的要求定期更换伤口敷料,如果伤口敷料被渗血、渗液污染,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进行更换。一般腹部手术伤口在术后7-10天拆线,在此期间要避免伤口沾水,洗澡时可采用擦浴的方式。对于肥胖患者,由于伤口张力较大,更要注意保持伤口清洁,防止感染,因为肥胖患者发生伤口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
2.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密切关注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疼痛加剧等情况。如果发现伤口有异常,如出现红、肿、热、痛,或者有脓性分泌物渗出,应立即告知医生进行处理。对于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伤口愈合,术后更要严格控制血糖,加强伤口的观察和护理,因为糖尿病患者伤口感染的发生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很多。
三、饮食营养
1.合理安排饮食:术后饮食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术后6小时内若没有恶心、呕吐等不适,可少量饮用温开水。术后第1天可进食清淡易消化的流食,如米汤、藕粉等,每次100-150毫升,每天4-6次。术后第2-3天可进食半流食,如粥、面条、蒸蛋等,逐渐增加食物的摄入量和种类。术后1周后可过渡到正常饮食,但要注意营养均衡。饮食中应包含充足的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等,以促进身体恢复。蛋白质的摄入量可根据患者的体重和身体状况进行调整,一般每天每千克体重1.0-1.5克。
2.注意饮食禁忌: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咖啡、浓茶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影响消化功能,不利于身体恢复。同时,要避免食用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对于有吸烟、饮酒习惯的患者,术后应戒烟戒酒,因为吸烟会影响血管收缩,不利于伤口愈合,饮酒会加重肝脏负担,影响身体的整体恢复。
四、定期复查
1.复查时间安排:一般术后1-2年内每3-6个月复查一次,包括妇科检查、血常规、生化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如CA125等)以及盆腔超声等检查。术后2-5年内每6-12个月复查一次,5年以后可每年复查一次。对于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复查间隔时间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但至少每年要进行一次全面的复查。例如,一位65岁的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由于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复查时除了常规的妇科检查、血液检查和超声检查外,还可根据情况增加心电图等检查,以评估心脏功能,因为老年患者心脏方面出现问题的风险增加。
2.复查项目意义:妇科检查主要是了解阴道残端、盆腔等部位的恢复情况,有无复发迹象。肿瘤标志物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盆腔超声可以观察子宫、附件及盆腔有无异常肿块等情况。通过定期复查,可以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复发或转移病灶,以便尽早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五、心理调节
1.关注心理状态:子宫内膜癌手术对患者的身心都会造成一定影响,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家属要多关心患者的心理状态,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担忧和恐惧。医护人员也应及时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况,给予心理支持。对于年轻患者,可能会担心手术对生育功能、身体外观等方面的影响,心理压力可能更大,需要更多的心理疏导。例如,年轻患者术后可能会担心自己以后无法正常怀孕生育,医护人员可以向其解释手术方式对生育功能的影响程度,并给予积极的心理安慰。
2.提供心理支持途径:可以建议患者参加癌症患者康复团体,与其他患者交流经验,分享感受,从心理上获得支持。还可以通过听音乐、冥想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压力,放松心情。对于情绪严重低落、出现抑郁症状的患者,可能需要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心理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