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肌肉酸痛由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等引发,有前驱期、兴奋期、麻痹期等表现,可通过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诊断,需与破伤风、病毒性脑炎鉴别,可通过动物管理、避免接触可疑动物预防,暴露后要伤口处理、接种疫苗,儿童被动物咬伤后伤口处理要轻柔安抚、疫苗接种要精确计算及时接种并观察不良反应。
一、狂犬病肌肉酸痛的机制
狂犬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病毒在周围神经肌肉接头处繁殖,然后沿周围神经向中枢神经系统播散,在这个过程中会引起神经炎症反应等,可能导致肌肉出现一系列异常表现,包括肌肉酸痛。病毒感染引发的炎症介质释放等因素会刺激神经末梢,进而产生肌肉酸痛的感觉。
二、狂犬病肌肉酸痛的其他伴随症状及表现
1.前驱期表现
全身症状:在狂犬病前驱期,除了肌肉酸痛外,还可能出现低热、食欲不振、恶心、头痛、倦怠等全身不适症状。这些症状没有特异性,容易被忽视,因为很多普通的疾病也可能有类似表现。例如,普通感冒初期也可能有低热、头痛、倦怠等,但狂犬病前驱期的这些症状是由病毒在体内开始引发反应导致的。
局部症状:被咬伤的部位可能有瘙痒、刺痛、麻木等异样感觉,这是因为病毒在局部神经周围繁殖引起的局部神经刺激症状。
2.兴奋期表现
恐水、怕风:患者逐渐进入兴奋状态,表现出对水、风等刺激的极度敏感。听到流水声、吹风等,都会引起咽喉肌严重痉挛,这是狂犬病比较典型的症状之一。而在兴奋期,肌肉酸痛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因为此时神经炎症等反应更为强烈,肌肉处于更为紧张的状态,加之频繁的肌肉痉挛等,会让肌肉酸痛感更加明显。
神经精神症状:患者出现烦躁、焦虑、恐惧等精神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幻听、幻视等情况。同时,肌肉会出现阵发性抽搐等表现,进一步加剧肌肉酸痛程度。
3.麻痹期表现
肌肉瘫痪:随着病情进展,患者进入麻痹期,肌肉逐渐瘫痪,此时肌肉酸痛可能会有所缓解,但会出现进行性的肢体瘫痪等表现,患者的运动功能受到严重影响,身体活动能力大幅下降。
三、狂犬病肌肉酸痛的诊断与鉴别
1.诊断依据
流行病学史:有被可疑狂犬病动物(如狗、猫等)咬伤、抓伤史,这是非常重要的诊断线索。如果患者有明确的动物接触史,尤其是被动物舔舐了破损皮肤等情况,就需要高度警惕狂犬病。
临床表现:出现上述的前驱期、兴奋期、麻痹期的相应症状,尤其是出现恐水、怕风等典型症状时,结合流行病学史,要高度怀疑狂犬病。
实验室检查:可以通过检测病毒抗原、核酸等进行实验室确诊。例如,取患者的唾液、脑脊液、角膜印片等进行病毒抗原检测,或者通过核酸检测技术检测狂犬病病毒核酸,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则可确诊狂犬病。
2.鉴别诊断
破伤风:破伤风也会有肌肉痉挛等表现,但破伤风患者有明确的伤口感染史,其肌肉痉挛通常是从咀嚼肌开始,表现为张口困难(牙关紧闭)、苦笑面容等,而狂犬病的肌肉痉挛表现有所不同,且破伤风没有狂犬病特有的恐水、怕风等症状。
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炎也可能有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表现,但病毒性脑炎一般没有狂犬病特有的被动物咬伤史,而且通过脑脊液检查等可以发现病毒性脑炎有其自身的脑脊液改变特点,如细胞数升高等,与狂犬病不同。
四、狂犬病肌肉酸痛的预防及暴露后的处理
1.预防措施
动物管理:对家养的宠物狗、猫等进行规范的疫苗接种,这是预防狂犬病的重要措施。通过给宠物接种狂犬病疫苗,可以有效降低宠物感染狂犬病病毒的概率,从而减少人被感染的风险。
避免接触可疑动物: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接触陌生的、可疑患有狂犬病的动物。如果遇到看起来异常的动物,不要轻易去接近、挑逗等,尤其是儿童,要教育他们远离可疑动物。
2.暴露后处理
伤口处理:被动物咬伤或抓伤后,立即用肥皂水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清洗伤口至少15分钟。肥皂水可以有效地清除伤口表面的病毒等污染物,流动清水冲洗可以进一步减少病毒残留。
疫苗接种:尽快接种狂犬病疫苗,一般需要接种多剂次。根据伤口情况等,可能还需要同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如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等,以提供即时的被动免疫保护。暴露后接种狂犬病疫苗的时间越早越好,能最大程度地预防狂犬病的发生。对于儿童来说,同样需要按照规范进行伤口处理和疫苗接种,而且要特别注意儿童在处理过程中的情绪安抚等,因为儿童可能会对伤口清洗等操作感到恐惧,但要积极配合完成必要的处理步骤。
五、特殊人群(儿童)在狂犬病相关情况中的注意事项
1.儿童被动物咬伤后的特点
伤口处理方面:儿童皮肤较为娇嫩,被动物咬伤后伤口可能相对更浅,但也不能忽视。在清洗伤口时要更加轻柔,同时要安抚儿童情绪,使其配合完成至少15分钟的肥皂水和清水交替清洗伤口的操作。因为儿童可能不太能理解伤口处理的重要性,容易哭闹不配合,家长和医护人员要耐心引导。
疫苗接种方面:儿童接种狂犬病疫苗的剂量等需要根据体重等进行精确计算,但原则是要按照正规的免疫程序及时接种。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特点,及时接种疫苗对于预防狂犬病至关重要。而且在接种疫苗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儿童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发热、局部红肿等,如果出现轻微不良反应,一般可以对症处理,但如果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要及时就医。同时,要向儿童家长详细告知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和可能出现的情况,让家长配合做好儿童的疫苗接种后续观察等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