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尚不能完全治愈,但通过长期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脏炎症,延缓或阻止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保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慢性乙型肝炎是指乙肝病毒持续感染超过6个月,导致肝脏出现慢性炎症、纤维化的疾病。由于乙肝病毒会整合到肝细胞的染色体中,形成共价闭合环状脱氧核糖核酸,抗病毒药物无法彻底清除这种病毒模板,因此难以实现完全治愈。但抗病毒药物可以有效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降低病毒载量,使肝功能恢复正常,减轻肝脏损伤,从而延缓疾病进展。部分患者在长期治疗后可能达到临床治愈,即乙肝表面抗原转阴,伴有或不伴有乙肝表面抗体阳转,病毒检测不到,肝功能正常,肝脏炎症和纤维化改善,此时病情稳定,复发风险较低。
若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应及时到肝病科或感染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抗病毒治疗方案,严格遵医嘱长期服药,不可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定期复查肝功能、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乙肝五项、肝脏超声等,监测病情变化,若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病情进展,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