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的检查方法通常包括血培养检测、血常规检查、炎症标志物检测、微生物抗原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1、血培养检测
血培养是诊断败血症的金标准。通过采集患者血液样本置于特殊培养基中,若存在致病菌会繁殖生长。需在不同时间点多次采血以提高阳性率,阳性结果可明确感染菌种及药敏特性,为精准治疗提供关键依据。
2、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能快速反映感染状态。白细胞总数常显著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提示细菌感染,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可能为病毒感染。同时观察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变化,严重感染时可出现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3、炎症标志物检测
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是重要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在感染后6-8小时迅速升高,48小时达峰;降钙素原对细菌感染特异性更高,严重感染时水平显著上升。动态监测这些指标变化可评估治疗效果。
4、微生物抗原检测
通过检测血液中细菌特异性抗原进行快速诊断。如针对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常见病原体的抗原检测,可在2小时内获得结果,尤其适用于危重患者早期诊断,但需注意可能存在假阳性。
5、分子生物学检测
PCR技术和基因测序可快速鉴定病原微生物。通过扩增细菌特异性基因片段,能在数小时内确定致病菌种类,对培养困难的病原体如支原体、衣原体等具有独特优势,但设备要求较高。
败血症是危及生命的重症感染,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当出现高热寒战、呼吸急促、意识改变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医生会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检查组合,切勿因等待检查结果而延误治疗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