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出血症状因出血部位、出血量等因素不同而异,包括意识障碍(婴幼儿嗜睡、易激惹或昏迷,成年人轻者意识模糊重者昏迷)、头痛(各年龄段剧烈头痛)、呕吐(婴幼儿频繁喷射性呕吐,成年人喷射性呕吐)、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语言障碍等)、眼部症状(瞳孔变化、眼球活动障碍)、生命体征变化(婴幼儿呼吸不规则及心率血压变化,成年人早期血压升高、心率减慢,病情进展后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呼吸循环衰竭)。
意识障碍:
婴幼儿:可能表现为嗜睡、易激惹或过度兴奋等,若出血量较多,可迅速出现昏迷。这是因为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颅内出血对其神经系统的影响更为明显,出血导致颅内压升高,进而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干扰意识的维持。
成年人:轻者可仅有短暂的意识模糊,重者可立即昏迷。出血导致颅内脑组织受压、脑功能受损,从而影响意识状态,出血量越大,意识障碍往往越严重。
头痛:
各年龄段:多为剧烈头痛,是由于颅内出血后血液刺激脑膜、血管等结构,引起疼痛感觉。例如,蛛网膜下腔出血时,患者常诉突发的剧烈头痛,如同“炸裂样”疼痛。不同年龄人群对头痛的感受可能有所差异,但本质都是颅内出血引发的局部刺激所致。
呕吐:
婴幼儿:可频繁出现喷射性呕吐,这是因为颅内压增高刺激呕吐中枢所致。婴幼儿的颅缝尚未完全闭合,在颅内压升高时,缓冲作用相对较弱,更容易出现喷射性呕吐。
成年人:也可出现呕吐,多为喷射性,与颅内压增高有关。当颅内出血后,脑脊液循环受阻,颅内压升高,刺激胃肠道的呕吐中枢,导致呕吐发生。
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运动障碍:
婴幼儿:可能表现为肢体活动减少、瘫痪等。例如,一侧大脑半球出血可能导致对侧肢体活动受限。这是因为出血影响了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传导通路,阻碍了神经冲动的正常传导,从而影响肢体的运动功能。
成年人:可出现偏瘫、肌力减退等。若出血发生在基底节区,常导致对侧肢体的运动和感觉障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
感觉障碍:
各年龄段:可出现偏身感觉减退、麻木等。出血累及感觉传导通路时,会干扰感觉信息的传递,使患者感受到感觉异常。比如,患者可能感觉身体某一部位的痛觉、温度觉等减退。
语言障碍:
成年人:若出血影响语言中枢,可出现失语症,如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等。语言中枢受损后,患者无法正常表达或理解语言,这取决于受损语言中枢的部位和范围。
眼部症状:
瞳孔变化:
各年龄段:颅内出血可能导致瞳孔大小、形状异常。例如,脑疝形成时,患侧瞳孔可先缩小后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这是因为颅内压增高引起脑疝,压迫动眼神经等结构,导致瞳孔的正常调节功能紊乱。
眼球活动障碍:
各年龄段:可出现眼球运动异常,如凝视、斜视等。出血影响了控制眼球运动的神经核团或传导束,使得眼球的正常运动受到干扰。
生命体征变化:
婴幼儿:颅内出血后可能出现呼吸不规则,如呼吸急促、减慢或暂停等,同时可能伴有心率、血压的变化。这是由于婴幼儿的自主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颅内出血对其自主神经功能影响较大,进而导致生命体征的不稳定。
成年人:早期可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减慢,这是机体对颅内压增高的一种代偿反应;随着病情进展,若颅内压持续升高,可导致血压下降、心率加快,最终可能出现呼吸循环衰竭。这是因为颅内压升高刺激交感神经,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减慢,而当颅内压进一步升高超过机体代偿能力时,会导致生命体征的紊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