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痛经与前列腺素合成释放异常、子宫收缩异常有关,青春期女孩因相关机制不完善等易发病;继发性痛经由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周期性出血刺激等致痛,可能与遗传有关)、子宫腺肌病(宫腔操作等致异位内膜出血刺激等致痛)、盆腔炎症(经期不注意卫生等致盆腔充血粘连加重经期疼痛,青春期女孩易受侵)引起。
一、原发性痛经
1.前列腺素合成与释放异常
女孩在月经期间,子宫内膜会合成并释放较多的前列腺素,尤其是前列腺素Fα和前列腺素E。当这些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时,会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痉挛,造成子宫缺血、缺氧状态,从而出现痛经。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原发性痛经患者月经血中前列腺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无痛经的女性。例如,相关研究通过对不同人群月经血中前列腺素水平的检测对比发现,原发性痛经组的前列腺素Fα和前列腺素E水平显著升高。
从年龄和生理阶段来看,青春期女孩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未完全成熟,子宫内膜合成前列腺素的调控机制不够完善,更容易出现前列腺素合成异常导致的痛经。
2.子宫收缩异常
子宫收缩异常也可能导致原发性痛经。子宫收缩过强或不协调,使得子宫供血不足,引发痛经。这种子宫收缩的异常可能与个体的体质、神经内分泌调节等因素有关。一些研究发现,原发性痛经女孩的子宫收缩频率和强度与无痛经女孩存在差异,原发性痛经女孩子宫收缩往往更为强烈且不协调。
生活方式方面,如果女孩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可能会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进而影响子宫的收缩功能,增加原发性痛经的发生风险。比如,长期学习压力大、精神紧张的青春期女孩,痛经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二、继发性痛经
1.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异位的内膜组织也会随着月经周期而发生周期性出血,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疼痛。研究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导致继发性痛经的常见原因之一,在青春期女孩中也有一定的发生率。例如,通过对部分有继发性痛经症状的青春期女孩进行腹腔镜等检查,发现其中不少存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灶。
从发病机制上看,异位的内膜组织会引发炎症反应,导致局部前列腺素等炎性介质释放增加,进一步加重痛经症状。而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如果家族中有相关病史,女孩患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痛经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2.子宫腺肌病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弥漫或局限性的病变。主要症状是经量过多、经期延长以及逐渐加重的进行性痛经。其发生与子宫肌层的损伤等因素有关,比如多次妊娠、分娩及人工流产等宫腔操作可能会导致子宫肌层损伤,从而诱发子宫腺肌病。在青春期女孩中,虽然子宫腺肌病相对少见,但也有因特殊情况发病的可能。
子宫腺肌病引起痛经的机制与异位的内膜组织类似,也是由于异位内膜组织周期性出血,刺激子宫肌层收缩,同时局部炎性介质释放增多,导致痛经。
3.盆腔炎症
盆腔炎症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等。如果女孩在经期不注意卫生,或者有不洁性生活等,容易引发盆腔炎症。炎症的长期刺激会导致盆腔组织充血、粘连等,在月经期间,这种充血状态会加重,从而引起痛经。例如,有研究统计了因盆腔炎症导致痛经的病例,发现这些女孩往往有经期卫生不良等情况。
从年龄角度,青春期女孩生殖系统尚处于发育阶段,抵抗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而发生盆腔炎症,进而出现痛经症状。而且,盆腔炎症如果不及时治疗,还可能导致不孕等其他严重后果,所以需要引起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