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钙、铁、锌缺乏分别有不同症状,钙缺乏在骨骼方面婴儿有颅骨软化、方颅等表现,幼儿及儿童有下肢畸形等;神经精神方面婴儿夜间哭闹多汗等,幼儿及儿童烦躁不安等。铁缺乏有缺铁性贫血相关表现及非造血系统表现。锌缺乏有生长发育迟缓、食欲减退、免疫功能降低、皮肤黏膜表现等,家长需关注孩子状况,及时就医检查,日常要让孩子均衡饮食预防缺乏。
一、钙缺乏的症状
(一)骨骼方面
1.婴儿期:多见于6月龄以内尤其是3-12月龄的婴儿,主要表现为颅骨软化,用手指轻压枕骨或顶骨中央,可有乒乓球样感觉;6月龄以后婴儿颅骨软化逐渐消失,至7-8个月时变成方颅,前囟闭合延迟可迟至2-3岁;会出现出牙延迟,可迟至10个月甚至3岁才出牙;会有胸廓畸形,1岁左右的婴儿可发生肋骨串珠,以第7-10肋最明显;鸡胸或漏斗胸等,会影响胸廓的正常发育,进而可能影响呼吸功能。
2.幼儿及儿童期:会出现下肢畸形,如“O”型腿或“X”型腿,学步后由于体重增加,下肢负重,可导致腿部变形;会有关节松弛,由于钙缺乏影响骨骼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使得关节的稳定性下降;还可能出现骨痛,尤其是在负重时疼痛明显。
(二)神经精神方面
1.婴儿期:常表现为夜间哭闹、多汗,与室温无关,因为钙缺乏会使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导致汗腺分泌增加,而且夜间迷走神经兴奋,更容易出现哭闹不安。
2.幼儿及儿童期:可能出现烦躁不安、睡眠不实等情况,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长期钙缺乏还可能影响智力发育,因为钙参与神经系统的调节等多种生理过程。
二、铁缺乏的症状
(一)缺铁性贫血相关表现
1.一般表现:皮肤、黏膜逐渐苍白,以口唇、甲床最为明显;容易疲劳,不爱活动,因为缺铁会导致血红蛋白携带氧气的能力下降,全身组织器官供氧不足,从而影响孩子的活动耐力。
2.髓外造血表现:年龄较小的婴儿可能会出现肝、脾轻度肿大,年龄较大的儿童一般不太明显。
3.非造血系统表现
消化系统:食欲减退,可出现异食癖,如喜欢吃泥土、墙皮等非食物物质,这是因为铁缺乏影响了消化系统的功能和味觉等。
神经系统:烦躁不安或萎靡不振,年龄较大的儿童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下降等,因为铁对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维持有重要作用。
免疫系统:免疫力低下,容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如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因为铁参与免疫细胞的功能和免疫因子的合成等。
三、锌缺乏的症状
(一)生长发育迟缓
1.体格生长:表现为身高和体重增长缓慢,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的正常标准。这是因为锌参与了细胞的生长、分裂和核酸、蛋白质的合成等过程,对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2.性发育迟缓:对于青春期的孩子,锌缺乏可能导致性器官发育迟缓,第二性征出现延迟等情况,因为锌与性腺的发育和功能维持密切相关。
(二)食欲减退
出现厌食、偏食、异食癖等情况,孩子对食物的兴趣降低,进食量减少,这是因为锌参与了味蕾细胞的更新和唾液中味觉素的合成,缺乏锌会影响味觉功能和食欲。
(三)免疫功能降低
容易发生反复的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等,因为锌在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功能发挥等方面有重要作用,锌缺乏会使孩子的免疫力下降。
(四)皮肤黏膜表现
可出现皮肤干燥、皮疹、脱发等情况,比如皮肤变得粗糙,缺乏光泽;伤口愈合缓慢等,因为锌参与了皮肤黏膜的修复和更新等过程。
对于小孩钙铁锌缺乏的情况,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身体状况,一旦发现上述相关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清钙、铁、锌等指标的检测,以明确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补充和干预。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让孩子保持均衡的饮食,保证各种营养素的摄入,对于婴幼儿要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富含钙铁锌的辅食,如奶制品、瘦肉、动物肝脏、坚果、新鲜蔬菜水果等,以预防钙铁锌缺乏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