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常见手术方式包括乳房全切术、乳房部分切除术(保乳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和乳房重建术。乳房全切术适用于多种情况,术后有外观影响;保乳手术仅切肿瘤部分乳腺组织,术后需放疗随访;前哨淋巴结活检术适用于特定患者,并发症少但有假阴性率;乳房重建术分即刻和延期,需注意术后相关情况,不同年龄患者有不同适用及术后护理要点。
一、乳房全切术
1.术式简介
适用于多种乳腺癌情况,包括晚期乳腺癌、双侧乳腺癌等。手术会将整个乳房组织切除,包括乳腺腺体、乳头乳晕等。从解剖角度看,是将乳房的所有乳腺组织以及周围部分皮肤等结构进行切除。
对于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且乳腺癌分期较晚不适合保留乳房的患者较为适用。例如一些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肿瘤较大且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乳房全切术可以较为彻底地清除肿瘤组织。
2.术后影响
外观上会造成乳房缺失,给患者心理和生活带来一定影响。但从肿瘤治疗角度,能最大程度清除肿瘤病灶,降低局部复发风险。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术后恢复相对可能较慢,需要更加注重营养支持和基础疾病的管理,因为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
二、乳房部分切除术(保乳手术)
1.术式简介
仅切除肿瘤所在的部分乳腺组织,同时需要保证切缘阴性,即切除组织的边缘没有肿瘤细胞。手术需要结合术前的影像学检查,如乳腺钼靶、磁共振成像(MRI)等,精确确定肿瘤的位置和范围,以准确切除病变组织又保留尽可能多的正常乳腺组织。
适用于临床Ⅰ、Ⅱ期乳腺癌患者,且乳房有适当体积,术后能保持外观效果较好的患者。例如年轻的乳腺癌患者,希望保留乳房外观者,在符合保乳手术指征时可选择此术式。
2.术后后续治疗
术后通常需要进行放疗,因为保乳手术只是切除了局部肿瘤组织,通过放疗可以降低局部复发的风险。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放疗的剂量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年轻患者由于对放疗后长期副作用的顾虑相对较多,在放疗方案制定时需要更加谨慎评估。同时,保乳术后患者需要密切随访,监测乳房局部情况以及对侧乳房情况,因为有一定的局部复发风险。
三、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1.术式简介
前哨淋巴结是原发肿瘤引流区域淋巴结中的第一个淋巴结,通过注射示踪剂等方法找到前哨淋巴结,然后对其进行活检。如果前哨淋巴结没有转移,那么其他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较小,可以避免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示踪剂可以是蓝染剂或者放射性示踪剂等。
适用于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该手术的操作基本类似,但年轻患者可能更关注手术对上肢功能和外观的影响,因为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相对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对上肢淋巴回流的影响较小,能更好地保留上肢功能和外观。
2.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比较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相比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并发症相对较少。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可能会导致上肢淋巴水肿、上肢活动障碍等并发症,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在准确判断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基础上,减少了这些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但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也有一定的假阴性率,即存在前哨淋巴结未检测出转移但实际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情况,所以在术后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等综合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四、乳房重建术
1.术式分类及适用情况
即刻乳房重建:在乳腺癌切除手术的同时进行乳房重建,对于一些有乳房重建意愿且身体状况允许的患者适用。例如乳腺癌患者在进行乳房全切术的同时,可以选择假体植入或自体组织移植进行即刻重建。假体植入需要考虑假体的大小、形状等与患者身体的匹配情况,自体组织移植则可以采用腹直肌肌皮瓣等,这种方法对于年轻患者可能更具优势,因为自体组织移植的乳房外观和触感更接近正常乳房。
延期乳房重建:在乳腺癌治疗结束后进行乳房重建,适用于一些初期没有乳房重建意愿或者身体状况暂时不适合即刻重建的患者。例如一些患者在乳腺癌术后需要进行放化疗等辅助治疗,身体恢复后再进行乳房重建。对于老年患者,延期乳房重建也是一种选择,需要考虑老年患者的身体耐受情况以及对外观改善的期望程度。
2.术后注意事项
无论是即刻还是延期乳房重建,都需要密切观察重建乳房的血运情况、有无感染等并发症。对于采用自体组织移植的患者,需要注意供区的恢复情况,如腹直肌肌皮瓣移植后,患者需要注意腹部的恢复,避免剧烈运动影响供区愈合。不同年龄的患者在术后恢复过程中的护理重点有所不同,老年患者需要更加注重基础疾病的管理,确保恢复过程平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