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有哪些表现及怎么诊断

来源:民福康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表现分警告期(新生儿嗜睡、吸吮反射减弱、肌张力减退,与日龄、胆红素水平等相关,早产儿易在较低胆红素水平进入)、痉挛期(出现抽搐、角弓反张和发热,多在警告期后出现,病情重、病死率高,早产儿抽搐可能不典型)、恢复期(吸吮力等渐恢复,持续约两周,早产儿恢复可能需更长时间康复干预)、后遗症期(生后2月-3岁出现手足徐动等,早产儿发生后遗症风险相对较高);诊断包括病史采集(详询孕期、喂养等,早产儿要问出生孕周等)、临床表现观察(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区分正常与异常表现)、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红素测定(未结合胆红素升高是关键,不同日龄风险不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现异常)、头颅磁共振成像(能显示脑部病变,对早产儿诊断优势大)。

一、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表现

(一)警告期

新生儿表现为嗜睡、吸吮反射减弱、肌张力减退,大多发生在生后24小时内,持续12-24小时。此阶段若能及时治疗,多数可恢复。例如,有研究显示在胆红素脑病警告期及时进行换血等干预措施,可有效阻止病情进展。

该阶段与新生儿的日龄、胆红素水平等因素相关,早产儿由于其生理功能发育不完善,对胆红素的耐受能力更差,更容易在较低胆红素水平时进入警告期。

(二)痉挛期

出现抽搐、角弓反张和发热。抽搐多为阵发性,可伴有双眼凝视;角弓反张表现为颈部和背部肌肉强直,头向后仰;发热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有关。一般在警告期后12-48小时出现,此期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

对于足月儿和早产儿,痉挛期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早产儿的抽搐可能不典型,更容易被忽视,需要密切观察其神经系统体征。

(三)恢复期

吸吮力及对外界反应逐渐恢复,抽搐次数减少,角弓反张逐渐减轻,肌张力逐渐恢复。一般持续2周左右。此阶段新生儿的恢复情况与胆红素脑病的严重程度以及治疗是否及时、有效密切相关。

早产儿在恢复期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康复干预,因为其自身的恢复能力相对较弱,需要关注其神经系统发育后续情况,定期进行神经发育评估。

(四)后遗症期

出现手足徐动、眼球运动障碍、听觉障碍、牙釉质发育不良等。手足徐动表现为肢体不自主、无目的、不协调的运动;眼球运动障碍可表现为斜视等;听觉障碍多为感音神经性耳聋;牙釉质发育不良表现为牙釉质呈绿色或深褐色。多在生后2个月-3岁出现,且一旦出现后遗症,往往难以完全恢复。

早产儿发生后遗症的风险相对较高,由于其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胆红素对其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更易导致永久性的后遗症,需要在新生儿期及后续生长发育过程中密切监测,早期发现异常并进行干预。

二、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诊断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母亲孕期情况,包括是否有感染、输血史等;新生儿出生后的喂养情况、日龄、胆红素水平变化情况等。例如,母亲孕期有感染史可能增加新生儿发生胆红素脑病的风险,新生儿出生后胆红素水平上升的速度、峰值等对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至关重要。

对于早产儿,要特别询问其出生孕周、出生体重等情况,因为这些因素与新生儿的胆红素代谢能力密切相关,会影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风险和诊断。

(二)临床表现观察

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如是否有嗜睡、抽搐、角弓反张等表现。如前面所述的警告期、痉挛期等不同阶段的表现,医生需要根据这些表现综合判断是否存在胆红素脑病的可能。

不同日龄的新生儿,其正常的神经系统表现有所不同,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来准确区分正常生理现象和胆红素脑病的异常表现。例如,新生儿生后早期的轻度嗜睡可能与睡眠周期有关,但如果同时伴有胆红素水平异常升高,则需要高度警惕胆红素脑病。

(三)实验室检查

血清胆红素测定:测定血清总胆红素和未结合胆红素水平,未结合胆红素升高是导致胆红素脑病的关键因素。一般来说,未结合胆红素水平越高,发生胆红素脑病的风险越大。例如,当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超过342μmol/L(20mg/dl)时,发生胆红素脑病的风险明显增加;早产儿由于血-脑屏障发育更不完善,即使血清总胆红素在较低水平也可能发生胆红素脑病。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检测听觉传导通路的功能,胆红素脑病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出现异常,如波潜伏期延长等。通过该项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胆红素对听觉神经系统的损害,有助于早期诊断。

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能清晰显示脑部病变部位和范围,胆红素脑病患儿MRI可表现为基底神经节、丘脑、海马等部位的异常信号改变。对于早期诊断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尤其是对于早产儿胆红素脑病的诊断,MRI比其他检查手段更具优势,能够更早发现脑部的细微病变。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早产儿
早产儿是胎龄在28-37周的新生儿。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怎么回事?
麦坚凝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主要是体内胆红素水平严重升高引起的,而造成胆红素水平升高的原因有胆红素生成过多、胆红素代谢障碍、胆红素排泄障碍等。 1、胆红素生成过多 如果新生儿出现严重感染或者是内出血、母乳性黄疸等问题,容易使血液中的红细胞被破坏,导致胆红素水平升高,从而出现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2、胆红素代谢障碍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前期有什么症状
麦坚凝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前期可能有嗜睡、吸吮无力、肌张力减退等症状。 1、嗜睡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前期主要以嗜睡为主,新生儿精神状态比较差,长时间处于昏睡状态,但是容易唤醒。 2、吸吮无力 由于大量的游离胆红素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可能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紊乱,进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症状,新生儿可表现为吸吮无力、喂养困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治疗
麦坚凝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治疗方法一般有药物治疗、光照治疗和换血治疗等。 1、药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球蛋白、人血白蛋白、苯巴比妥等药物,可起到降低血中胆红素,控制病情的作用。 2、光照治疗 光照疗法是降低胆红素水平的主要手段之一,具有简单、副作用小的特点,一般应用460nm的蓝光照射皮肤即可快速降低血中
什么是胆红素脑病
麦坚凝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胆红素脑病即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是一种由于胆红素毒性作用所致的急性脑损伤,主要发生在出生一周内的新生儿中。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是指由于血液中游离胆红素明显升高,并透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在大脑基底节等部位引起脑神经功能的损害,从而导致的急性脑损伤。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主要病因包括宫内
母乳性黄疸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严苏 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临床上并未明确母乳性黄疸的确切病因,但母乳性黄疸可能是母乳摄入不足、母乳的成分、基因突变等原因有关。 1.母乳摄入不足 患儿母乳摄入不足时,可造成肠蠕动功能减慢,导致其非结合胆红素排出减少,重吸收的非结合胆红素增加,引发母乳性黄疸。 2.母乳的成分 母亲体内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可对胆红素-葡萄糖醛酸
黄疸值超过20一定得核黄疸吗
林森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核黄疸即新生儿胆红素脑病,黄疸值超过20mg/dl是否一定得新生儿胆红素脑病需要根据是否及时进行治疗进行分析。 正常足月儿黄疸指数应该小于12mg/dl,早产儿小于15mg/dl。黄疸指数达到20mg/dl相对较高,及时进行治疗的情况下,大多数患儿病情都可以得到控制,且预后良好,不会发展成新生儿胆红
胆红素脑病三个月可逆吗
任毅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胆红素脑病一般是指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此疾病属于不可逆性病变。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若治疗及时,随着胆红素数值恢复正常,患儿症状可逐渐减退,不会对日常生活产生影响。但是患儿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伤害,属于不可逆转的损害,可对正常的生活产生影响。 家长平时要注意避免给予患儿听觉、视觉、触觉等刺激
先天性脑瘫是怎么回事
任毅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先天性的脑瘫一般是由于出生前因素或者围生期因素导致的。 1、出生前因素 孕期母亲抽烟酗酒,孕早期宫内感染或者中毒,孕妇长时间或者受到大剂量的放射线辐射,都可能会引起先天性脑瘫。 2、围生期因素 多种原因造成的早产,分娩时出现产伤导致婴儿颅内出血,分娩过程中出现异常导致胎儿缺氧、脐带绕颈等,还有多种原
母乳性黄疸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严苏 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临床上并未明确母乳性黄疸的确切病因,但母乳性黄疸可能是母乳摄入不足、母乳的成分、基因突变等原因有关。 1.母乳摄入不足 患儿母乳摄入不足时,可造成肠蠕动功能减慢,导致其非结合胆红素排出减少,重吸收的非结合胆红素增加,引发母乳性黄疸。 2.母乳的成分 母亲体内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可对胆红素-葡萄糖醛酸
婴儿肝功能正常可能发生核黄疸吗
马烈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三甲
核黄疸即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婴儿肝功能正常是不是会发生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如果婴儿肝功能正常,但存在生理性黄疸,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使胆红素水平降低,一般不会发生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如果是婴儿的身体较差,存在胆道闭锁的情况,且存在病理性黄疸,症状严重,没有及时进行相应的治疗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会引起脑瘫吗?如果出现脑瘫康复有效吗?
舒志强 副主任医师
马鞍山市人民医院 三甲
新生儿高胆红素脑病确实有可能会造成小儿脑性瘫痪。新生儿高胆红素脑病,又被称之为核黄疸,会造成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组织不可逆的损伤。而这种损伤如果没有及时的进行干预治疗,出现小儿脑性瘫痪。但是出现小儿脑性瘫痪以后,及时的康复是有效的。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丁素芳 主任医师
淮安市妇幼保健院 三甲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我们又称为核黄疸。是指出生一周以内,新生儿由于胆红素毒性作用所导致的急性脑损伤,是由于胆红素的毒性作用导致的慢性和永久性的脑损伤。患儿整个中枢神经系统都有胆红素浸润,一般会出现全身皮肤、黏膜和巩膜的黄染、反应低下、嗜睡、肌张力减低、活动减少等症状。
胆红素脑病
王岩 主任医师
洛阳市中心医院 三甲
胆红素脑病是指的新生儿时期的胆红素过高,造成胆红素透过脑屏障与神经细胞结合,造成的脑细胞的损伤。胆红素脑病一旦发生以后,便不可治疗,会遗留比较严重的后遗症。胆红素脑病出现时,会有些比较高的黄疸,出现嗜睡精神不好。随后出现抽搐和兴奋的症状,同时也会伴随有些发热。这样的情况缓解以后,会出现脑细胞不可逆的损伤。所以胆红素脑病是由于新生儿时期的高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