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的相关因素包括前列腺素合成增加,如女性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合成前列腺素尤其是Fα和E在来潮时显著升高致子宫缺血缺氧,青春期、育龄期、围绝经期女性因不同原因易出现前列腺素合成过多痛经,不良生活方式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病史会加重;子宫收缩异常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初潮后不久常见、与子宫平滑肌收缩特性等有关,不同年龄及生活方式、病史会影响,继发性由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引起,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病史有不同影响;精神神经因素中神经敏感性因神经系统对疼痛敏感性增高致感知明显疼痛,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病史会影响;遗传因素有家族遗传倾向,有家族史女性易出现痛经且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
一、前列腺素合成增加
1.生理机制:女性在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会合成前列腺素,尤其是前列腺素Fα和前列腺素E。在月经来潮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显著升高。前列腺素会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痉挛,造成子宫缺血、缺氧状态,从而出现痛经。例如,有研究表明,痛经女性的子宫内膜组织中前列腺素水平明显高于无痛经女性。
2.年龄因素:青春期女性由于生殖系统逐渐发育成熟,子宫内膜合成前列腺素的调节机制尚不完善,相对更容易出现前列腺素合成过多导致的痛经;而育龄期女性也可能因内分泌变化等原因出现前列腺素相关痛经;围绝经期女性如果出现痛经,也可能与这一阶段激素变化影响前列腺素合成有关。
3.生活方式: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内分泌平衡,进而影响前列腺素的合成与调节,增加痛经发生风险;过度节食导致营养不良,也可能干扰体内激素代谢,使得前列腺素合成异常。
4.病史影响: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病史的女性,由于病变组织影响,会进一步促进前列腺素合成,痛经往往更为严重且持续时间长。
二、子宫收缩异常
1.原发性子宫收缩异常:
生理情况:子宫收缩不协调,导致子宫缺血缺氧引发痛经。这种情况在初潮后不久的女性中较为常见,可能与子宫平滑肌本身的收缩特性有关,尚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多随年龄增长或生育后有所缓解。
年龄因素:青春期女性子宫收缩调节系统尚未完全稳定,原发性子宫收缩异常导致的痛经相对多见;育龄期女性如果没有器质性病变,也可能因子宫收缩协调性问题出现痛经,但相对青春期可能稍轻;围绝经期女性子宫收缩功能也可能出现变化,导致痛经。
生活方式:长期精神紧张会影响自主神经功能,进而影响子宫收缩协调性,增加原发性子宫收缩异常相关痛经的发生可能;缺乏运动也可能使子宫肌肉张力异常,影响子宫收缩状态。
病史影响:原发性痛经一般无特殊病史相关影响,但如果有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长期作用,会加重子宫收缩异常导致的痛经表现。
2.继发性子宫收缩异常:
病理情况:由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感染等疾病引起子宫收缩异常。例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会影响子宫正常收缩,导致痛经加重且进行性发展。
年龄因素:子宫内膜异位症多见于育龄期女性,随着年龄增长,患病风险可能增加,子宫收缩异常相关痛经也更明显;子宫腺肌病同样好发于育龄经产妇,年龄较大的经产妇更容易出现因子宫腺肌病导致的子宫收缩异常痛经。
生活方式:有盆腔感染病史的女性,如果治愈不彻底,可能遗留盆腔组织粘连等问题,影响子宫收缩;长期不注意个人卫生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盆腔感染风险,进而引发继发性子宫收缩异常痛经。
病史影响:既往有盆腔手术史的女性,可能因术后盆腔粘连等情况导致子宫收缩异常,从而出现痛经,且手术造成的盆腔结构改变会持续影响子宫收缩状态。
三、精神神经因素
1.神经敏感性:
生理机制:疼痛的感知与神经敏感性有关。痛经女性可能由于神经系统对疼痛的敏感性增高,即使子宫收缩程度并不严重,也会感知到明显的疼痛。例如,部分女性在月经期间,由于体内激素变化等原因,使得神经系统对疼痛信号的传导和感知更加敏感。
年龄因素:青春期女性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疼痛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神经敏感性可能更易被激发,从而放大痛经的疼痛感受;育龄期女性如果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神经敏感性也可能升高,加重痛经时的疼痛体验;围绝经期女性由于激素波动等影响,神经功能也可能出现变化,影响对痛经的感知。
生活方式:长期精神压力大、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会影响神经内分泌调节,使得神经系统对疼痛的敏感性增加,加重痛经症状;过度劳累也会干扰神经功能,进一步影响对痛经的感知。
病史影响:有心理疾病史,如长期抑郁症的女性,痛经时的疼痛感知可能更强烈,因为心理因素会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影响疼痛的传导和感知。
四、遗传因素
1.家族遗传倾向:
研究发现:痛经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母亲有严重痛经,女儿发生痛经的概率相对较高。这可能与遗传物质决定的个体对痛经相关因素的易感性有关,比如遗传决定了个体对前列腺素合成、子宫收缩调节等方面的差异,使得有家族史的女性更容易出现痛经。
年龄因素:在有痛经家族遗传史的女性中,从青春期开始就可能受到遗传因素影响出现痛经,且这种遗传倾向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中都可能表现出来,只是在青春期和育龄期可能因生理变化等因素更易体现。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有遗传倾向的女性痛经影响与无遗传倾向女性类似,但遗传因素已使她们处于痛经易患体质,不良生活方式会进一步加重痛经症状。
病史影响:有家族痛经遗传史的女性,即使没有其他特殊病史,也因遗传因素更容易出现痛经相关问题,且可能痛经程度相对较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