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受个体生理差异、神经调节、遗传、营养状况与运动等多因素影响,子宫形态位置、前列腺素水平等生理差异因素中,正常子宫位置、合适前列腺素水平等利于减少痛经;神经调节因素里,高痛觉感知阈值、中枢神经系统良好调节利于减轻痛经;遗传因素有一定倾向性;营养良好、运动适度的女性不易痛经
一、个体生理差异因素
(一)子宫形态与位置
1.正常情况下,子宫呈前倾前屈位相对更有利于经血顺畅排出,这类女性痛经发生几率相对较低。若子宫后倾后屈过度严重,可能影响经血排出引发痛经,而子宫形态位置正常且前倾前屈适度的女性,经血排出通畅,就不容易出现痛经。从解剖学角度,正常的子宫位置使得宫颈口低于子宫体,经血能较顺利通过宫颈管排出,减少了经血淤积导致子宫收缩过强引发疼痛的可能性。
2.对于不同年龄阶段女性,青春期女性子宫形态位置可能尚在发育调整中,部分人随着发育逐渐趋向正常前倾前屈位,痛经情况会改善;育龄期女性若子宫位置一直正常,痛经风险相对低;绝经后女性子宫形态等有变化,但一般绝经后痛经情况也较少出现,这都与子宫形态位置的正常与否相关。
(二)前列腺素水平
1.前列腺素是引起子宫收缩的重要物质,体内前列腺素合成酶活性低的女性,合成前列腺素相对少,子宫收缩不会过强,也就不容易出现痛经。研究表明,痛经女性体内前列腺素Fα和前列腺素E等含量往往明显高于不痛经女性,而前列腺素合成酶活性低的女性,其体内前列腺素合成受到抑制,子宫收缩维持在正常生理范围,不会因过强收缩引发疼痛。
2.从性别角度看,男性不存在月经相关情况,女性中前列腺素水平差异导致痛经与否不同。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规律作息、健康饮食的女性,身体内环境稳定,前列腺素合成相关调节机制更易维持正常,前列腺素水平相对稳定在合适范围,不容易出现痛经;而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的女性,可能影响体内激素平衡及前列腺素合成调节,增加痛经风险。对于有特殊病史的女性,若本身有内分泌疾病影响前列腺素代谢,那痛经情况可能不同,若没有此类病史且前列腺素合成酶活性正常,就更可能不痛经。
二、神经调节因素
(一)痛觉感知阈值
1.痛觉感知阈值较高的女性,对疼痛的敏感程度低,相对不容易感受到痛经带来的疼痛。痛觉感知阈值是个体能感受到疼痛的最低刺激强度,研究发现,痛觉感知阈值高的女性,即使子宫有一定程度收缩,产生的刺激也不容易达到其痛觉感知阈值,从而不会觉得痛经明显。
2.年龄方面,年轻女性痛觉感知阈值可能相对较高,随着年龄增长,部分女性痛觉感知阈值会逐渐降低,痛经发生几率可能增加;性别上,一般女性群体中存在痛觉感知阈值个体差异,不过整体女性痛觉感知阈值分布有一定特点;生活方式中,经常进行适度锻炼等活动的女性,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痛觉感知,提高痛觉感知阈值,减少痛经发生;有神经系统相关病史的女性,其痛觉感知机制可能受到影响,痛觉感知阈值可能异常,进而影响痛经的发生情况,若没有神经系统病史且痛觉感知阈值正常,就更可能不痛经。
(二)中枢神经系统调节
1.中枢神经系统对疼痛的调节作用良好的女性,能更好地抑制痛经相关疼痛信号传导。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内源性阿片肽等物质来调节疼痛感受,内源性阿片肽可以与疼痛受体结合,发挥镇痛作用。当中枢神经系统对疼痛的调节机制正常时,能有效减轻子宫收缩等带来的疼痛信号传入大脑皮层引起的痛经感觉。
2.不同年龄阶段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和调节功能不同,儿童期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尚在完善中,青春期后逐渐成熟,育龄期女性中枢神经系统对疼痛的调节相对稳定,若调节功能正常就不容易痛经;性别上,女性中枢神经系统对疼痛的调节有其自身特点,一般整体调节机制能维持正常则利于减少痛经;生活方式中,保持积极心态、减少精神压力的女性,中枢神经系统能更好地维持正常调节功能,降低痛经发生可能;有精神神经系统病史的女性,其中枢神经系统调节疼痛的功能可能受损,痛经发生情况会受影响,若没有此类病史且中枢神经系统调节正常,就更可能不痛经。
三、其他相关因素
(一)遗传因素
1.有研究表明,痛经具有一定遗传倾向,如果女性的母亲等直系亲属不容易痛经,那么其自身不容易痛经的几率相对较高。遗传因素可能通过影响子宫结构、前列腺素代谢相关基因等多个方面起作用,从而使得后代不容易出现痛经情况。
2.从年龄角度,遗传因素在各年龄段都可能发挥作用,儿童期虽痛经情况少见,但家族遗传背景可能已埋下伏笔;性别上,遗传因素对男女都有影响,但在痛经相关遗传方面主要针对女性;生活方式对遗传因素的表达有一定修饰作用,即使有容易痛经的遗传倾向,通过健康生活方式调节,也可能避免痛经发生;有家族痛经遗传史的女性,若能关注自身身体调节,也可降低痛经风险,没有家族痛经遗传史的女性相对更可能因遗传因素不容易痛经。
(二)营养状况与运动
1.营养状况良好,摄入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女性,身体内环境稳定,有助于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包括子宫的正常收缩等,从而不容易痛经。例如,摄入充足的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可能有助于调节子宫平滑肌功能。而经常进行适度运动的女性,身体血液循环良好,能促进子宫等器官的血液供应和代谢,也有利于减少痛经发生。
2.不同年龄阶段对营养和运动的需求及耐受不同,儿童期适量运动和合理营养利于身体发育,青春期后适度运动和均衡营养对预防痛经有帮助;性别上,女性合理运动和营养摄入对预防痛经更有针对性;生活方式中,长期营养不均衡、缺乏运动的女性更容易出现痛经,而营养良好、运动适度的女性相对不容易痛经;有营养缺乏相关病史或运动系统病史的女性,需要特别注意通过调整营养和运动来预防痛经,若营养状况良好且运动适度,就更可能不容易痛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