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包括手术、放射、化学及激素治疗。手术有筋膜外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次广泛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等,需根据患者情况考量;放射治疗分外照射和内照射,外照射分术后辅助和根治性,内照射用于早期或术后辅助;化疗用于术后辅助高危复发及复发转移姑息治疗,要依患者情况调整;激素治疗中孕激素适用于晚期、复发或保留生育功能早期癌,需监测效果与反应。
次广泛子宫切除及双侧附件切除术:适用于肿瘤侵犯范围稍广的情况,切除范围比筋膜外全子宫切除稍大,需要切除部分宫旁组织等,但具体实施需根据肿瘤的分期、大小等因素判断,不同身体状况的患者,如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病的患者,手术风险会相应增加,需要在术前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是否适合该手术方式。
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对于判断肿瘤分期及制定后续治疗方案非常重要。如果存在淋巴结转移等情况,手术范围和后续治疗会有所不同。例如,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可能需要在术后进行辅助治疗,而没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辅助治疗的强度可能相对较轻。对于不同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进行淋巴结切除术的难度可能增加,需要手术医生充分评估腹腔粘连等情况,以确保手术安全。
放射治疗
外照射:可分为术后辅助放疗和根治性放疗等。术后辅助放疗适用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如深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等情况。通过射线照射肿瘤区域及周围可能存在癌细胞的区域,杀灭残留的癌细胞。对于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在进行外照射时需要更精准地定位,避免过度照射对正常组织造成过多损伤,要根据患者的身体耐受情况调整放疗剂量等。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病的患者,放疗可能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一定影响,需要密切监测心血管功能。
内照射:主要是腔内放疗,适用于早期局限在子宫内膜的患者或作为术后辅助治疗的一部分。通过将放射源放置在宫腔内等部位进行照射,直接作用于肿瘤病灶。对于不同年龄、肿瘤分期的患者,内照射的剂量和范围需要严格把控,年轻患者如果有保留生育功能的需求,内照射的应用需要更加谨慎,避免影响未来的生育及正常组织功能。
化学治疗
用于术后辅助治疗:适用于具有高危复发因素的患者,如低分化、深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等情况。通过使用化疗药物杀灭体内可能存在的微转移病灶。对于不同身体状况的患者,化疗药物的选择和剂量需要调整,例如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需要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化疗药物,并密切监测肝肾功能指标。对于有骨髓抑制等基础病史的患者,化疗可能会加重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需要提前做好预防和监测。
用于复发或转移患者的姑息治疗:对于已经复发或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化疗可以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时间。但化疗会带来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脱发、骨髓抑制等,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耐受情况及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调整治疗方案。例如,对于体质较差的患者,可能需要减少化疗药物剂量或调整化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激素治疗
孕激素治疗:适用于晚期或复发癌、保留生育功能的早期癌患者。孕激素可以作用于癌细胞的孕激素受体,抑制癌细胞生长。对于年轻有生育需求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使用孕激素治疗有可能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但需要密切监测治疗效果及患者的身体反应。例如,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超声等检查评估肿瘤情况,同时要关注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如体重增加、水钠潴留等,不同年龄的患者对这些不良反应的耐受程度不同,需要给予相应的关注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