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引起脑损伤会有认知功能、精神行为、运动功能、意识障碍等方面症状,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低血糖脑损伤后果更严重需家长密切关注,老年人因血糖调节差且有基础疾病,低血糖致脑损伤更复杂需注意用药和饮食等,出现异常要尽快送医。
一、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症状
低血糖引起的脑损伤可首先表现为认知功能方面的异常。对于儿童来说,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下降等情况,这是因为低血糖影响了大脑中与认知相关区域的正常功能运作,这些区域的神经细胞活动依赖葡萄糖供能,低血糖时其代谢受到干扰,进而影响信息的处理、存储和提取等认知过程。而成年人可能会出现记忆力减退,尤其是近期记忆力,例如忘记刚刚发生的事情,还可能表现为思维迟缓,在进行简单计算、语言表达等活动时速度变慢,这是由于大脑海马体等与记忆和思维相关的结构因葡萄糖供应不足而功能受损。
二、精神行为异常相关症状
在精神行为方面,低血糖引起脑损伤时,儿童可能会出现情绪不稳定,表现为无故哭闹、烦躁不安等。这是因为低血糖影响了大脑边缘系统的神经调节,该系统与情绪的产生和调节密切相关。成年人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样的情绪改变,比如无端的紧张、情绪低落、对以往感兴趣的事情失去兴趣等,这是由于大脑的情感调节中枢受到低血糖的影响,神经递质的平衡被打破所致。另外,还可能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这是因为大脑的高级神经功能区域在低血糖状态下发生紊乱,导致对现实的感知出现偏差。
三、运动功能异常相关症状
运动功能方面,儿童可能会出现共济失调,表现为走路不稳、动作不协调,像跑步时容易摔倒、拿东西时手的震颤等情况。这是因为小脑等控制运动协调的脑区葡萄糖供应不足,影响了其对肌肉运动的精准调控。成年人可能会出现肢体无力,严重时可能影响行走能力,甚至出现偏瘫样的运动障碍,这是由于大脑皮质运动区及其传导通路受到低血糖损伤,导致神经冲动无法正常传导到肌肉,引起肌肉无力。还有可能出现抽搐发作,这是因为低血糖导致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发癫痫样的抽搐症状,儿童和成年人都可能发生,但儿童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抽搐表现可能更不典型。
四、意识障碍相关症状
随着低血糖脑损伤的加重,会出现意识障碍。儿童可能从嗜睡逐渐进展到昏迷,嗜睡时表现为睡眠时间明显延长,但还能被唤醒,唤醒后能进行简单交流;而昏迷时则对任何刺激都没有反应。成年人同样可能出现嗜睡、昏睡,严重时陷入昏迷状态,昏迷时生命体征可能也会受到影响,如呼吸、心跳等可能出现异常改变,这是因为大脑的网状上行激活系统等维持意识清醒的结构因低血糖受损,无法正常维持大脑的觉醒状态。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低血糖引起脑损伤的后果可能更为严重且影响长期的神经发育。家长需密切关注儿童的血糖情况,尤其是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需使用降糖药物的儿童,要严格按照医嘱调整药物剂量,避免出现低血糖。在日常生活中,要保证儿童的营养摄入均衡,避免长时间饥饿导致低血糖发生。一旦发现儿童有上述低血糖脑损伤相关症状,应立即采取措施升高血糖,并及时就医,因为儿童的神经系统修复能力相对成人有差异,但早期干预可能改善预后。
老年人: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脑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低血糖对其脑损伤的影响更为复杂。老年人的血糖调节能力较差,发生低血糖后更易导致脑损伤。要注意老年人用药的剂量和时间,尤其是使用降糖药物的老年人,要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用药。在照顾老年人时,要保证其饮食规律,避免空腹时间过长。当老年人出现认知、精神行为或运动等方面异常时,要考虑到低血糖脑损伤的可能,尽快送医检查处理,因为老年人脑损伤后恢复相对困难,早期识别和处理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