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药会引发类早孕反应、阴道不规则出血、月经改变、体重增加、皮肤问题、影响凝血功能和肝肾功能,哺乳期女性、老年女性及有基础疾病的女性使用需注意,哺乳期女性一般不建议用避孕药可选其他方式,老年女性用避孕药易致更多不良反应不推荐,有基础疾病女性用避孕药需谨慎经医生评估后决定。
一、类早孕反应
表现:服药初期少数人会出现类似妊娠早期的反应,如恶心、呕吐、头晕、乏力、嗜睡等。
原因:这是因为避孕药中的雌激素刺激胃黏膜所致,一般症状较轻,多在服药1-3个月后自然减轻或消失。对于年龄较轻、新陈代谢相对较快的女性,可能更易出现此类反应;而年龄较大者相对发生率较低。生活方式上,空腹服药可能会加重类早孕反应,所以建议饭后或睡前服药以减轻不适。
二、阴道不规则出血
表现:常发生在漏服避孕药后,也有少数人未漏服也会出现,表现为点滴出血或月经量减少、经期延长等。
原因:主要是由于雌激素不足不能维持子宫内膜的完整性所致。不同年龄女性的激素水平不同,相对而言,育龄期女性卵巢功能相对稳定,但如果本身存在内分泌紊乱等情况,更易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有吸烟习惯的女性,吸烟会影响药物代谢,可能增加阴道不规则出血的发生风险。
三、月经改变
月经量减少
原因:避孕药抑制了子宫内膜的生长,使子宫内膜变薄,从而导致月经量减少。对于本身月经量偏少的女性,可能影响相对更明显;而月经量正常或偏多的女性,可能会出现明显变化。
闭经
原因:少数女性在服药后会出现闭经,这可能是避孕药对下丘脑-垂体轴的抑制作用较强,导致排卵受到抑制,进而引起闭经。有既往月经不调病史的女性,使用避孕药后闭经的风险相对较高。
四、体重增加
原因:部分女性服药后体重会有所增加,可能与避孕药中的雌激素促使水钠潴留以及孕激素影响代谢有关。一般来说,体重增加幅度因人而异,年轻女性中如果本身有不良饮食习惯,如高糖高脂饮食,可能会加重体重增加的趋势;而注重饮食均衡的女性,体重增加相对不明显。
五、皮肤问题
长斑:有的女性服药后会出现面部色素沉着,类似妊娠斑。这与避孕药中的雌激素有关,雌激素可能刺激黑色素细胞增加分泌。有日晒史较多的女性,长斑的情况可能更易被察觉且相对更明显;而日常注意防晒的女性,可能受影响较小。
痤疮:少数人服药后会出现痤疮,主要是因为避孕药中的雄激素样作用,刺激皮脂腺分泌增加。青春期女性本身皮脂腺分泌旺盛,使用避孕药后痤疮发生风险相对较高。
六、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原因:避孕药中的雌激素可能会使凝血因子升高,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表现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等。有吸烟、肥胖、有血栓家族史等情况的女性,使用避孕药后发生血栓的风险更高。年龄较大的女性,随着年龄增长,本身血液黏稠度有升高趋势,使用避孕药后凝血功能异常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七、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原因:药物需要经过肝脏代谢、肾脏排泄,长期服用可能会加重肝、肾的负担。对于本身肝肾功能欠佳的女性,如既往有肝炎、肾炎病史者,使用避孕药可能会进一步损害肝肾功能;而肝肾功能正常的女性,短期使用相对影响较小,但长期使用也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哺乳期女性:避孕药中的成分可通过乳汁分泌,影响婴儿,所以哺乳期女性一般不建议使用避孕药,可选择其他避孕方式,如避孕套等。
老年女性:老年女性本身雌激素水平下降,使用避孕药可能会引起更多的不良反应,如阴道不规则出血、血栓风险增加等,一般不推荐老年女性使用避孕药避孕。
有基础疾病的女性:如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女性,使用避孕药需要谨慎评估。因为避孕药可能会影响血压、血糖等指标,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例如,有高血压的女性使用避孕药可能会使血压进一步升高;有糖尿病的女性可能会影响血糖的控制。在使用避孕药前,需要由医生全面评估病情后再决定是否可以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