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黏膜接触外界物质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的炎症反应,其皮肤损害表现分急性期(有红斑、丘疹、水疱、大疱)、亚急性期(红斑变淡、丘疹减少、有鳞屑)、慢性期(皮肤增厚、苔藓样变、色素沉着或减退),自觉症状有瘙痒、疼痛,不同接触部位有特殊表现如面部肿胀明显、手部干燥脱屑皲裂、会阴部瘙痒剧烈易继发感染等且症状因多种因素而异需及时就医并避免接触可疑物质。
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黏膜接触某些外界物质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的炎症反应,其表现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皮肤损害表现
急性期表现
红斑:接触部位出现边界清楚的红斑,颜色可呈淡红、鲜红或暗红色等,这是由于局部血管扩张、充血所致。不同个体因接触物质的性质、浓度、接触时间等不同,红斑的程度有所差异。例如,接触较弱刺激性物质时,红斑可能较轻微;而接触强刺激性物质时,红斑往往较为明显且范围可能较广。
丘疹:在红斑基础上可出现密集或散在的丘疹,大小一般如针头至米粒状。丘疹是炎症细胞浸润等引起的皮肤局限性隆起。
水疱:严重时可形成水疱,水疱内含有清亮或浑浊的液体,水疱大小不一,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这是由于表皮内细胞间或细胞内液体聚集形成。例如,接触强酸、强碱等腐蚀性较强的物质后,可能较快出现较大的水疱。
大疱:个别情况下可出现大疱,直径通常大于1厘米,大疱的形成与皮肤组织受到较严重的刺激损伤有关,疱液多为淡黄色清亮液体。
亚急性期表现
红斑颜色变淡:急性期的红斑颜色会逐渐减退,变为淡红色或暗红色。
丘疹减少:丘疹的数量较急性期有所减少,部分丘疹可能开始消退。
鳞屑出现:皮肤表面可出现少量鳞屑,这是由于炎症导致表皮细胞代谢加快,角质层脱落形成。鳞屑可呈细小的糠秕状或较厚的片状。
慢性期表现
皮肤增厚:长期反复接触刺激物的患者,接触部位皮肤可出现增厚,质地变硬,这是因为慢性炎症刺激导致皮肤纤维组织增生等改变。
苔藓样变:皮肤纹理加深,表面粗糙,形似苔藓,是由于真皮乳头层增厚等原因引起,患者自觉瘙痒明显,且这种改变往往经久不愈。
色素沉着或减退:炎症消退后,可能出现色素沉着,使局部皮肤颜色加深;也可能出现色素减退,局部皮肤颜色变浅,这与炎症过程中黑素细胞功能变化等因素有关。
二、自觉症状表现
瘙痒: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感,瘙痒程度可轻可重。急性炎症期瘙痒往往较为明显,患者会不自觉地搔抓接触部位,而搔抓可能进一步加重皮肤损伤,导致病情恶化。例如,儿童接触性皮炎患者,由于皮肤感觉较为敏感且难以控制搔抓动作,瘙痒可能会对其生活和睡眠造成较大影响。
疼痛:部分患者在接触部位可能伴有疼痛,尤其是当皮肤出现水疱、大疱或皮肤有破损时,疼痛可能较为明显。例如,接触强酸、强碱等腐蚀性物质后,局部皮肤损伤较严重,疼痛会比较突出。
三、不同接触部位的特殊表现
面部接触性皮炎:面部接触性皮炎较为常见,除了上述一般的皮肤损害和自觉症状外,由于面部皮肤较为娇嫩,红斑、肿胀可能较为明显,严重时可影响眼部、口唇等周围组织。例如,使用某些化妆品后发生接触性皮炎,可出现眼睑肿胀、睁眼困难,口唇部红斑、肿胀甚至糜烂等表现。
手部接触性皮炎:手部是接触外界物质较多的部位,如经常接触洗涤剂、化工原料等。手部接触性皮炎患者,手部皮肤可出现干燥、脱屑、皲裂等表现,尤其在冬季,皲裂可能会加重,影响手部的正常活动和感觉,且由于手部经常接触各种物品,病情容易反复。
会阴部接触性皮炎:发生在会阴部的接触性皮炎,局部皮肤较为敏感,可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患者瘙痒剧烈,且由于部位特殊,搔抓后容易继发感染等情况。例如,使用某些不合格的卫生用品后,可能在会阴部引发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的症状表现会因接触物质的不同、接触时间长短、个体差异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如果出现疑似接触性皮炎的表现,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避免再次接触可疑致敏或刺激性物质,以促进病情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