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的症状表现包括皮疹特点(出疹顺序为向心性分布,不同时期皮疹可同时存在,数量不等且一般不融合成片)、全身症状(多有低热或中度发热,伴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等),有与水痘-带状疱疹患者密切接触史,实验室检查包括病毒学检查(疱疹刮片可见多核巨细胞及核内包涵体,病毒分离复杂少用)和血清学检查(双份血清抗体滴度4倍以上升高可诊断,可检测IgG和IgM抗体),需与手足口病、丘疹性荨麻疹、脓疱疮等出疹性疾病鉴别,儿童及特殊人群需重视相关表现,怀疑水痘应及时就医综合判断。
一、症状表现
(一)皮疹特点
1.出疹顺序:水痘皮疹首先出现在头皮、面部或躯干受压部位,呈向心性分布,最初为红色斑疹,数小时后变为丘疹并发展成疱疹。疱疹为椭圆形,大小不一,周围有红晕,疱疹壁薄易破,常伴有瘙痒。1-2天后疱疹从中心开始干枯结痂,红晕消失,1周左右痂皮脱落愈合,一般不留瘢痕。不同时期的皮疹可同时存在,这是水痘皮疹的重要特征之一。
2.皮疹数量:皮疹数量可多可少,轻者可能只有少量皮疹,重者全身可布满皮疹,但一般不会融合成片(这与某些其他出疹性疾病不同,如麻疹可能出现皮疹融合)。
(二)全身症状
1.发热:患者多有低热或中度发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但也有部分患者体温可稍高。发热多在出疹前1-2天出现,也可与皮疹同时出现。儿童患者发热相对较明显,而成人患者发热症状可能相对较轻,但也有个体差异。
2.其他全身不适:患者可能伴有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等症状。幼儿患者可能表现得更烦躁不安,而年长儿童和成人可能会诉说身体乏力等情况。
二、接触史
水痘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患者多有与水痘-带状疱疹患者的密切接触史。如果近期接触过确诊为水痘的患者,那么感染水痘的风险就会增加。例如,在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场所,如果有水痘病例,其他儿童很容易通过直接接触或飞沫传播而感染水痘。
三、实验室检查
(一)病毒学检查
1.疱疹刮片:取疱疹基底组织涂片,瑞氏-姬姆萨染色可见多核巨细胞,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核内包涵体,这对于水痘的诊断有一定提示作用,但不是特异性的诊断方法。
2.病毒分离:将疱疹液接种于人胚纤维母细胞,可分离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但该方法操作复杂,耗时较长,一般在科研等特殊情况下使用,临床上较少常规开展。
(二)血清学检查
1.抗体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体滴度4倍以上升高可明确诊断。临床上常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检测特异性IgG和IgM抗体。IgM抗体出现较早,一般在感染后1-2周即可检测到,阳性提示近期感染;IgG抗体出现稍晚,但可长期存在,单份血清IgG抗体阳性提示既往感染或接种过疫苗,但如果IgG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升高,则提示近期感染。
四、与其他出疹性疾病鉴别
(一)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也有皮疹表现,但手足口病的皮疹主要分布在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多为疱疹,与水痘的向心性分布不同。手足口病的疱疹一般较水痘的疱疹小,且口腔内疱疹易破溃形成溃疡,疼痛较明显,而水痘除口腔可能有疱疹外,全身其他部位皮疹更具特征性。
(二)丘疹性荨麻疹
丘疹性荨麻疹多与昆虫叮咬有关,皮疹多为红色风团样丘疹,中央常有小水疱,好发于四肢等暴露部位,一般无发热等全身症状,而水痘有发热等全身症状,皮疹形态和分布与丘疹性荨麻疹不同。
(三)脓疱疮
脓疱疮好发于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初为丘疹或水疱,迅速变为脓疱,疱壁较厚,不易破溃,脓疱破溃后可形成脓痂,一般无发热或仅有低热,与水痘的全身症状及皮疹特点有明显区别。
对于儿童来说,判断是否为水痘时要尤其注意其接触史和皮疹的典型表现,因为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感染水痘且病情变化可能相对较快。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如果接触水痘患者,感染水痘后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所以更要重视接触史和皮疹表现的观察。如果怀疑是水痘,应及时就医,通过综合上述表现进行准确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