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泌乳素血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以血清泌乳素水平升高伴闭经泌乳月经紊乱不孕等为表现的内分泌紊乱综合征病因有生理性如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理性如垂体下丘脑其他内分泌疾病等临床表现有月经紊乱闭经泌乳不孕及其他如更年期综合征表现等诊断靠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治疗有药物手术放射治疗特殊人群育龄女性儿童绝经后女性有不同考虑。
高泌乳素血症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血清泌乳素水平升高(通常大于1.14nmol/L)并伴有闭经、泌乳、月经紊乱、不孕等临床表现的内分泌紊乱综合征。
一、病因方面
1.生理性因素
年龄与性别:青春期前和绝经后女性泌乳素水平通常较低,而育龄女性相对容易出现泌乳素波动。例如,青春期女性下丘脑-垂体-性腺轴逐渐发育完善,可能因激素波动出现短暂的泌乳素轻度升高,但一般不达到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标准;绝经后女性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对下丘脑-垂体的负反馈作用减弱,也可能出现泌乳素轻度升高,但需结合临床判断是否为病理性。
生活方式:剧烈运动、长期应激、睡眠不佳等可能影响泌乳素分泌。长期剧烈运动后,身体处于应激状态,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可能间接影响泌乳素分泌,导致泌乳素短时间升高;长期精神压力大、睡眠不足的人群,下丘脑-垂体轴的调节功能可能受到影响,使泌乳素分泌异常。
2.病理性因素
垂体疾病:垂体泌乳素瘤是最常见的引起高泌乳素血症的垂体疾病,垂体泌乳素瘤细胞自主性分泌过多泌乳素,导致血清泌乳素水平显著升高,可高达正常上限的10倍以上。此外,垂体其他肿瘤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等,也可能因肿瘤压迫垂体柄等结构,影响泌乳素的正常调节,导致泌乳素升高。
下丘脑疾病:下丘脑病变如颅咽管瘤、炎症等可影响泌乳素释放激素(PRH)的分泌或破坏了下丘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对垂体泌乳素分泌的抑制作用,从而引起泌乳素升高。例如,颅咽管瘤压迫下丘脑,破坏了正常的神经内分泌调节通路,使得泌乳素分泌失去正常调控。
其他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对下丘脑-垂体的负反馈作用减弱,可导致泌乳素升高;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也可能出现泌乳素轻度升高,可能与胰岛素抵抗、雄激素水平升高等因素有关,胰岛素抵抗可通过影响下丘脑-垂体轴的调节导致泌乳素分泌异常。
二、临床表现方面
1.月经紊乱与闭经:对于育龄女性,高泌乳素血症最常见的表现是月经紊乱,如月经周期延长、月经量减少,逐渐发展为闭经。青春期女性可能表现为初潮延迟、月经不规律等。例如,一位25岁的育龄女性,既往月经规律,近半年出现月经周期从28天延长至40多天,且月经量逐渐减少,最终出现闭经,经检查发现泌乳素升高,考虑高泌乳素血症。
2.泌乳:非妊娠和非哺乳期出现泌乳是高泌乳素血症的特征性表现之一。可以是双侧乳头自发溢乳,也可以是挤压乳房时少量溢乳。泌乳量可多可少,有的女性仅在挤压乳房时可见少量乳汁分泌,有的则可挤出较多乳汁。
3.不孕:高泌乳素血症可影响性腺轴功能,抑制排卵,导致女性不孕。女性患者常因长时间不怀孕就诊,经检查发现泌乳素升高,进而明确诊断为高泌乳素血症引起的不孕。男性患者高泌乳素血症也可影响精子生成和活力,导致男性不育。
4.其他表现:长期高泌乳素血症还可能导致雌激素水平降低,出现潮热、盗汗等类似更年期综合征的表现;男性患者可能出现性欲减退、阳痿等症状。
三、诊断与检查方面
1.血液检查:血清泌乳素测定是诊断高泌乳素血症的关键。一般需要在清晨空腹状态下采血,多次测定以确认泌乳素水平是否升高。通常需要排除影响泌乳素测定的因素,如采血时的应激状态、近期是否服用过影响泌乳素的药物(如多巴胺受体拮抗剂、雌激素等)。例如,近期服用过氯丙嗪等多巴胺受体拮抗剂的患者,可能出现泌乳素假性升高,需要停药一段时间后再复查。
2.影像学检查:垂体MRI是常用的检查方法,用于排查垂体是否有泌乳素瘤等病变。通过垂体MRI可以清晰地看到垂体的形态、大小以及是否存在肿瘤等异常情况。对于怀疑下丘脑病变的患者,可能还需要进行头颅CT等进一步检查,但垂体MRI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3.其他检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还需要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性激素六项检查等,以排除其他内分泌疾病导致的泌乳素升高。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需要检查甲状腺激素水平,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需要检查雄激素、胰岛素等相关指标。
四、治疗方面
1.药物治疗:多巴胺激动剂是治疗高泌乳素血症的首选药物,如溴隐亭。溴隐亭可以通过激动多巴胺受体,抑制泌乳素分泌,缩小垂体瘤体积等。但具体药物的使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同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不同。
2.手术治疗:对于垂体泌乳素瘤较大,出现压迫症状(如视力下降、头痛等)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经蝶窦垂体瘤切除术等。
3.放射治疗:一般用于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或复发的患者,放射治疗可以抑制泌乳素瘤细胞的生长,降低泌乳素水平,但放射治疗可能会引起一些并发症,如垂体功能减退等,需要谨慎选择。
五、特殊人群考虑
1.育龄女性:高泌乳素血症可能导致不孕,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泌乳素水平和排卵情况,当泌乳素水平恢复正常后,部分患者可自然受孕。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时需要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2.儿童:儿童高泌乳素血症相对少见,多由下丘脑-垂体病变引起。儿童患者在诊断和治疗时需要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避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例如,使用多巴胺激动剂时,需要根据儿童的体重等因素调整剂量,并且要密切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指标。
3.绝经后女性:绝经后女性高泌乳素血症需要警惕垂体肿瘤等病理性因素,在诊断时要全面检查,排除肿瘤等病变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如果是生理性因素导致的轻度泌乳素升高,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但需要定期复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