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肿痛发烧可能由口腔局部感染(如牙龈炎、智齿冠周炎)或全身感染累及口腔(如病毒、细菌感染)引起,有相应临床特点,通过口腔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包括口腔局部处理(清洁口腔、局部冲洗)和全身对症处理(降温、查找并处理感染源)。
一、可能的原因
(一)口腔局部感染
1.牙龈炎
年龄方面: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儿童可能因口腔卫生不良等原因引发,成年人也常见。生活方式上,长期不认真刷牙、使用牙线等口腔清洁不佳的人群易患。病史方面,有口腔卫生差病史的人更易出现。当牙龈发生炎症时,局部会出现红肿热痛,炎症严重时可能引起发烧。例如,研究表明,牙龈炎患者牙龈组织中存在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炎症介质释放会导致局部肿痛,若炎症扩散引起全身反应可能出现发烧。
2.智齿冠周炎
年龄上,18-25岁的青年多见,这与智齿萌出的年龄有关。生活方式中,口腔卫生状况差是诱因之一。病史方面,有智齿萌出受阻病史的人易发病。智齿萌出过程中,周围软组织发生炎症,表现为牙龈肿痛,炎症严重时可伴有发烧,因为炎症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引发发热反应。
(二)全身感染累及口腔
1.病毒感染
年龄上,儿童和免疫力较低的人群更易感染相关病毒。生活方式中,密切接触病毒携带者等情况可能增加感染风险。病史方面,有近期病毒感染接触史或自身免疫力低下病史。例如,疱疹性龈口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疼痛,同时可伴有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病毒在口腔内繁殖,引起局部炎症反应,进而导致牙龈肿痛发烧。
2.细菌感染
年龄无特定偏向,但老年人和儿童相对更易因全身细菌感染影响口腔。生活方式中,身体其他部位有细菌感染未得到控制时可能累及口腔。病史方面,有全身其他部位细菌感染病史。比如,败血症等严重细菌感染时,细菌毒素等可影响口腔牙龈组织,导致牙龈肿痛,同时伴有发烧。
二、临床特点
(一)牙龈肿痛表现
1.部位
牙龈炎引起的牙龈肿痛多累及全口牙龈,呈弥漫性红肿;智齿冠周炎则局限于智齿周围牙龈;疱疹性龈口炎的牙龈肿痛可出现在口腔多个部位牙龈。
2.程度
可从轻度胀痛到剧烈疼痛不等,严重时可能影响进食、说话等。
(二)发烧特点
1.体温范围
一般体温可在37.5℃-39℃左右,也有部分患者体温更高。
2.热型
可为低热、中度发热等,部分患者可能呈间歇性发热。
三、诊断方法
(一)口腔检查
1.视诊
观察牙龈的颜色、形态,是否有红肿、溃疡、增生等情况,以及智齿萌出情况等。
2.触诊
触摸牙龈肿痛部位,了解质地、有无波动感等,判断炎症的严重程度。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可辅助判断感染类型,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常升高;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偏低。
2.C反应蛋白(CRP)
CRP升高提示体内有炎症反应,可帮助评估炎症的程度。
四、治疗原则(非药物干预优先,遵循儿科安全护理等原则)
(一)口腔局部处理
1.清洁口腔
对于儿童,家长可使用柔软的儿童牙刷帮助孩子轻柔刷牙,保持口腔清洁;成年人可使用软毛牙刷正确刷牙,配合使用漱口水,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等,减少细菌滋生,缓解牙龈肿痛。
2.局部冲洗
智齿冠周炎时,可使用生理盐水、过氧化氢溶液等对智齿周围盲袋进行冲洗,清除其中的脓液、食物残渣等,减轻炎症。
(二)全身对症处理
1.降温
对于儿童,体温在38.5℃以下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体温≥38.5℃且符合非药物干预后仍不适等情况,优先考虑非药物降温相关措施,避免低龄儿童过早使用药物降温。成年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物理降温方法,如冷敷等。若发烧持续不退或体温过高,需进一步评估是否需要其他处理,但不涉及具体药物剂量等服用指导。
2.查找感染源并处理
若考虑全身感染累及口腔,需进一步查找全身感染的原发灶并进行相应处理,如病毒感染需针对病毒进行相关评估,细菌感染则需根据情况使用合适的抗感染措施(但不涉及具体药物使用剂量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