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是常见临床综合征表现为自身或周围环境物体旋转等主观感觉障碍伴平衡失调等常因耳部疾病(如梅尼埃病、耳石症)、神经系统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其他因素(如颈椎病、精神心理因素)引起有不同眩晕特点及伴随症状可通过详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耳部、神经系统、眼震检查)、辅助检查(听力学、前庭功能、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分针对病因和对症支持治疗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
眩晕症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是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物体旋转或摇动的一种主观感觉障碍,常伴有平衡失调、站立不稳等表现。
眩晕症的常见病因
耳部疾病:
梅尼埃病:多见于中青年人,其发病机制与内耳膜迷路积水有关。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持续时间多为数小时至数天,同时伴有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研究表明,梅尼埃病的发生可能与遗传、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等多种因素相关。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是最常见的眩晕原因之一,多见于老年人。由于耳石脱落后进入半规管,当头位变化时,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突然发作的短暂眩晕,通常持续数秒至数十秒,可伴有眼震。
神经系统疾病:
脑梗死:中老年人多见,当供应内耳或脑干、小脑的血管发生梗死时,可引起眩晕症状。例如,后循环缺血导致的脑梗死常出现眩晕,同时可能伴有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利等神经系统症状。其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血管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脑出血:高血压患者在血压剧烈波动时可能发生脑出血,当出血部位影响到前庭中枢时,会出现眩晕症状,常伴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表现。
其他因素:
颈椎病:长期伏案工作、不良姿势等因素可导致颈椎病,当颈椎病变压迫椎动脉时,可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从而出现眩晕症状,多伴有颈部疼痛、上肢麻木等表现。
精神心理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因素也可能引发眩晕,这类眩晕通常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基础,眩晕症状可随情绪的变化而波动。
眩晕症的临床表现
眩晕的特点:可表现为旋转性眩晕、摇晃感、漂浮感等不同的眩晕感觉。旋转性眩晕多提示内耳或前庭神经病变;摇晃感、漂浮感等多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或全身性疾病有关。
伴随症状:除眩晕外,可能伴有耳鸣、听力下降、恶心、呕吐、头痛、视物模糊、面色苍白、出汗等症状。例如,梅尼埃病患者除眩晕外,耳鸣和听力下降较为典型;脑梗死患者除眩晕外,常伴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眩晕症的诊断方法
详细病史采集:包括眩晕发作的诱因、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伴随症状、既往病史等。例如,询问患者眩晕是否与头位变化有关,有助于判断是否为耳石症;询问既往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对判断是否为脑血管疾病引起的眩晕有帮助。
体格检查:
耳部检查:检查外耳道、鼓膜情况,进行听力学测试等,有助于发现耳部疾病导致的眩晕。
神经系统检查:包括神志、cranialnerve(颅神经)、肢体肌力、肌张力、反射等检查,以明确神经系统是否存在病变。
眼震检查:观察患者眼球震颤的方向、频率等,对判断眩晕的部位有重要意义。
辅助检查:
听力学检查:如纯音测听、声导抗、耳声发射等,可了解耳部听力情况,协助诊断耳部疾病引起的眩晕。
前庭功能检查:包括冷热试验、眼震电图等,评估前庭功能状态。
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检查可帮助发现脑部是否存在梗死、出血、肿瘤等病变;颈椎X线、CT或MRI检查可了解颈椎情况。
眩晕症的治疗原则
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是耳石症引起的眩晕,可通过耳石复位治疗;如果是梅尼埃病,可采用药物治疗(如改善内耳循环、减轻膜迷路积水等药物)、手术治疗等;如果是脑梗死引起的眩晕,需进行改善脑循环、抗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等治疗;如果是颈椎病引起的眩晕,可通过牵引、理疗等方法治疗。
对症支持治疗:对于眩晕发作时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患者,可给予止吐、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以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状况。
特殊人群的眩晕症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眩晕相对较少见,但也可能由中耳炎、先天性内耳畸形等原因引起。儿童眩晕时应特别注意观察其精神状态、是否伴有发热等其他症状,因为儿童表述能力有限,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如果儿童出现眩晕,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避免延误病情。同时,儿童用药需谨慎,应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
老年人:老年人眩晕的病因相对复杂,常与脑血管疾病、颈椎病、耳石症等有关。老年人发生眩晕时,由于平衡功能较差,容易摔倒,导致骨折等严重并发症。因此,老年人眩晕发作时应尽量卧床休息,家属应注意陪护,防止跌倒。同时,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诊断和治疗眩晕症时,需充分考虑其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出现眩晕需要谨慎对待,某些检查和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例如,影像学检查中的辐射可能对胎儿有潜在风险,药物的使用也需要考虑对胎儿的安全性。妊娠期眩晕可能与贫血、血压变化、激素水平改变等多种因素有关,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详细检查和适当治疗,避免自行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