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冒发热的应对包括对因治疗药物如抗病毒和抗菌药物要依情况遵医使用且特殊人群需谨慎、对症治疗药物如退热的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3个月以上儿童、布洛芬适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及缓解症状的相关药物使用需遵医、非药物干预措施包括体温38.5℃以下物理降温低龄儿童需注意、休息保证睡眠饮食清淡易消化保证水分摄入避免刺激性食物。
一、对因治疗药物
(一)抗病毒药物
1.适用情况:若小儿感冒发热是由病毒感染引起,如流感病毒等。对于流感病毒感染,可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等抗病毒药物,不过需严格遵循医生诊断,因为并非所有感冒发热都是病毒感染所致。
2.特殊人群考虑:儿童使用抗病毒药物需格外谨慎,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情况由医生精准判断是否使用及选择合适药物,因为不同年龄段儿童对药物的耐受等情况不同。
(二)抗菌药物
1.适用情况:当感冒发热是由细菌感染引发时才考虑使用,如合并有明确的细菌感染征象,如化脓性扁桃体炎等。但不能滥用抗菌药物,需由医生依据血常规等检查结果来判断是否使用。
2.特殊人群考虑:儿童使用抗菌药物要关注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儿童抗菌药物的选择和剂量等都有严格要求,要避免不合理使用导致的不良反应等问题。
二、对症治疗药物
(一)退热药物
1.对乙酰氨基酚
适用情况:适用于3个月以上的儿童退热。当儿童体温达到38.5℃及以上,且有发热不适症状时可考虑使用。有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对乙酰氨基酚能有效降低体温,缓解发热带来的不适。
特殊人群考虑:3个月以下婴儿发热需谨慎处理,应及时就医,由医生判断后再决定是否使用退热药物,因为低龄婴儿体温调节等系统发育不完善,不当使用退热药物可能会引发不良后果。
2.布洛芬
适用情况:适用于6个月以上的儿童退热。当儿童发热且体温≥38.5℃,经物理降温等效果不佳时可考虑使用,它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来发挥退热作用。
特殊人群考虑:6个月以下婴儿使用布洛芬需严格遵医嘱,因为婴儿各器官功能发育尚不成熟,药物代谢等与成人不同,要避免因用药不当影响婴儿健康。
(二)缓解感冒症状药物
1.减轻鼻充血药物:如果小儿感冒伴有鼻塞等症状,对于较大儿童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含减轻鼻充血成分的药物,但低龄儿童应避免自行使用,因为药物剂量等难以精准把控,且低龄儿童使用可能存在较多安全风险。
2.止咳祛痰药物:当小儿感冒伴有咳嗽、咳痰等症状时,对于有痰咳嗽不建议首选镇咳药,可使用祛痰药物,如氨溴索等,但同样要根据儿童年龄由医生判断后使用,低龄儿童使用需谨慎,防止药物使用不当影响呼吸道痰液排出等情况。
三、非药物干预措施
(一)物理降温
1.适用情况:对于体温在38.5℃以下的小儿感冒发热,可首先采用物理降温方法。例如用温毛巾擦拭儿童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
2.特殊人群考虑:低龄儿童皮肤较为娇嫩,在物理降温时要注意擦拭的力度等,避免损伤儿童皮肤,同时要关注儿童在物理降温过程中的反应,如是否出现寒战等情况,若有异常需及时停止物理降温并就医。
(二)休息与饮食
1.休息:小儿感冒发热时需要充足的休息,保证睡眠,有利于身体的恢复。不同年龄段儿童所需睡眠时间不同,一般年龄越小睡眠时间要求越多,要为儿童营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
2.饮食:患病期间小儿的饮食要清淡、易消化,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可适当多喝温水或鲜榨的蔬菜汁、果汁等,但要注意避免给儿童食用过于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防止加重胃肠道负担,影响身体恢复。例如可给儿童准备小米粥、软面条等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