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胃轻瘫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由无机械性梗阻时糖尿病致胃排空延迟,发病与神经病变、胃肠激素紊乱有关,有早饱、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及全身表现,通过胃排空功能检查、胃镜检查诊断,需从血糖控制、饮食调整、用促胃肠动力药、处理并发症等治疗管理,儿童和老年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发病机制
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导致神经纤维发生病变,其中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等与胃动力相关的神经受累。迷走神经功能障碍会影响胃的蠕动和排空,交感神经相对兴奋可能也参与了胃排空延迟的过程。例如,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胃窦部的胆碱能神经纤维数量减少,而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相对增多,影响了胃的正常运动节律。
胃肠激素紊乱:一些胃肠激素参与胃排空的调节,糖尿病患者胃肠激素水平会发生改变。如胃动素可刺激胃的收缩,促进胃排空,糖尿病患者胃动素分泌可能减少;而胃抑制性多肽等激素水平异常也可能影响胃的排空功能。
临床表现
消化系统症状
早饱:患者进食少量食物就感觉饱胀,食量明显减少。例如,原本能吃一碗饭,现在吃半碗就觉得很饱,无法继续进食。
腹胀:胃部胀满不适,持续时间较长,可在进食后加重。
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可为未消化的食物,呕吐频率不定,有的患者偶尔呕吐,有的则频繁呕吐。
全身表现:由于进食减少,患者可能出现体重减轻、营养不良等情况,长期的营养摄入不足还可能影响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等。
诊断方法
胃排空功能检查
核素扫描:是诊断胃排空的金标准。让患者口服含有放射性核素标记的食物,然后通过γ相机动态观察胃内放射性物质的排空情况,可定量测定胃排空率。例如,正常情况下,固体食物的胃排空半排时间约为45-75分钟,液体食物约为10-30分钟,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胃排空半排时间延长。
呼气试验:口服含有标记碳水化合物的试剂,通过检测呼气中标记物的含量来评估胃排空情况。这种方法相对无创,但准确性可能略低于核素扫描。
胃镜检查:排除胃部的机械性梗阻,如肿瘤、幽门狭窄等情况,因为机械性梗阻也可导致胃排空延迟,需要与糖尿病性胃轻瘫鉴别。
治疗与管理
血糖控制:良好的血糖控制是基础,通过饮食、运动和降糖药物(如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等)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有助于改善胃轻瘫的症状。因为高血糖是导致神经病变和胃肠激素紊乱的重要因素,稳定血糖水平可以延缓病情的进展。
饮食调整:采取少食多餐的饮食方式,避免进食过多油腻、难以消化的食物,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如软食、半流质食物等。例如,将一天的食物分成5-6餐进食,每餐量不宜过多。同时,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可能有助于改善胃肠动力,但要注意逐渐增加膳食纤维的量,避免引起胃肠道不适。
促胃肠动力药物:可使用一些促胃肠动力药物,如莫沙必利等,促进胃的蠕动,加快胃排空。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因为不同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不同。
并发症处理:对于出现营养不良的患者,可能需要补充营养物质,如通过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来保证机体的营养需求。如果患者呕吐严重导致水电解质紊乱,需要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失衡。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糖尿病患者:儿童糖尿病性胃轻瘫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需要更加谨慎处理。在饮食调整方面,要保证儿童的生长发育所需营养,可能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营养需求制定特殊的饮食计划。在药物使用上,促胃肠动力药物的选择和使用需要严格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尽量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措施来改善胃轻瘫症状。
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血糖控制目标可能与年轻患者有所不同,需要更谨慎地调整降糖方案。饮食调整要考虑老年人的消化功能和口味偏好,确保营养摄入的同时,让患者能够接受饮食方式的改变。同时,要密切观察老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因为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可能较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