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有血糖、血压、血脂、体重及生活方式等多方面控制目标。一般人群糖化血红蛋白应控在7%左右,儿童青少年<8.5%;一般患者血压<130/80mmHg,合并肾病<125/75mmHg;非高危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mmol/L,高危<1.8mmol/L,甘油三酯<1.7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男性>1.0mmol/L、女性>1.3mmol/L;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需减重5%-10%;饮食要控总热量、均衡营养、限钠盐增膳食纤维,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加2-3次力量训练,不同情况运动方式强度有别。
糖尿病患者有血糖、血压、血脂、体重及生活方式等多方面控制目标。一般人群糖化血红蛋白应控在7%左右,儿童青少年<8.5%;一般患者血压<130/80mmHg,合并肾病<125/75mmHg;非高危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mmol/L,高危<1.8mmol/L,甘油三酯<1.7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男性>1.0mmol/L、女性>1.3mmol/L;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需减重5%-10%;饮食要控总热量、均衡营养、限钠盐增膳食纤维,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加2-3次力量训练,不同情况运动方式强度有别。
儿童和青少年: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HbA1c控制目标相对宽松,一般建议控制在<8.5%,同时要密切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因为儿童和青少年的血糖调节能力相对较弱,过度严格控制血糖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
血压控制目标
一般糖尿病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高血压会加重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进展,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大量临床研究显示,严格控制血压可明显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概率,如脑梗死、心肌梗死等。对于合并肾病的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可更严格,应<125/75mmHg,因为肾病患者对血压升高更为敏感,良好的血压控制有助于延缓肾病的进展。
血脂控制目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非高危患者LDL-C应<2.6mmol/L,高危患者(如合并心血管疾病、大量蛋白尿等)需<1.8mmol/L。血脂异常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降低LDL-C水平可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例如,他汀类药物等调脂药物的应用已被证实能够有效降低LDL-C,从而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预后。
甘油三酯(TG):一般应控制在<1.7mmol/L,甘油三酯升高也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相关,对于甘油三酯升高的患者,除了生活方式调整外,必要时可使用调脂药物进行干预。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应尽量升高,男性HDL-C>1.0mmol/L,女性>1.3mmol/L,HDL-C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其水平升高有助于保护心血管系统。
体重控制目标
对于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等方式减轻体重,建议体重减轻5%-10%。合理的体重控制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血糖控制效果,同时也有利于血压和血脂的改善。例如,一项为期数年的研究表明,体重减轻5%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均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也有所提高。
生活方式干预目标
饮食:合理控制总热量摄入,均衡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0%-60%,应选择复杂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物、杂粮等;蛋白质占15%-20%,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等应占一定比例;脂肪占20%-30%,以不饱和脂肪为主,如橄榄油、鱼油等。同时,要控制钠盐摄入,每日钠盐摄入应<6g,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应达到25-30g,有助于控制血糖、血脂和体重。
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结合力量训练,每周进行2-3次。运动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帮助控制血糖,同时还能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强体质。不同年龄、性别和身体状况的患者运动方式和强度应有所不同,例如,年轻患者可选择较为剧烈的运动方式,而老年患者则更适合舒缓的运动,如太极拳等。对于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的患者,则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调整运动方式,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眼底出血等情况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