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有下腹疼痛、月经异常、白带增多、全身症状等表现,其原因包括产后或流产后感染、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经期卫生不良、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
一、慢性盆腔炎的症状
1.下腹疼痛
多数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下腹坠胀、疼痛,疼痛性质可为隐痛、坠痛等,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例如,一些患者在经期前后,盆腔充血情况加重,原本就存在炎症的盆腔组织受到刺激,疼痛会更明显。这种疼痛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比如导致患者活动受限,不能长时间站立或行走等。
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年轻女性可能因为生活方式相对活跃,在性生活后疼痛更易被察觉;而中老年患者可能疼痛程度相对较隐匿,但持续时间可能较长。
2.月经异常
月经周期可能紊乱,表现为月经提前或推迟。经量也可能发生改变,有的患者月经量增多,有的则减少。例如,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月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这是因为盆腔炎症影响了子宫的正常血运和内膜的修复等功能。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月经异常可能会影响受孕,因为月经周期和经量的改变可能反映了生殖内分泌系统受到炎症的干扰,进而影响排卵等生殖相关环节。
青春期女性由于生殖系统尚在发育阶段,慢性盆腔炎导致的月经异常可能对其生长发育和未来生殖健康产生更深远的影响,需要密切关注和及时干预。
3.白带增多
患者的白带量较平时明显增多,质地可能粘稠,颜色可呈黄色、黄绿色等异常颜色。这是因为盆腔炎症刺激了生殖系统的腺体分泌,导致白带分泌异常。白带增多可能会引起外阴瘙痒等不适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比如患者可能会因为白带增多而频繁更换内裤,并且感觉外阴部位不适,影响日常的社交活动等。
对于更年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慢性盆腔炎导致的白带增多可能与正常的生理变化有所混淆,需要通过详细的检查来鉴别诊断,避免延误病情。
4.全身症状
部分患者会出现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低热一般体温在37.5℃-38℃左右,患者可能会感觉身体疲倦,精神状态不佳。长期的低热和乏力会影响患者的生活状态,导致患者食欲减退等情况。例如,患者可能原本有正常的饮食规律,但因为全身不适而不想进食,进而影响营养的摄入,不利于身体的恢复。
儿童患慢性盆腔炎较为罕见,但如果发生,全身症状可能相对更明显,因为儿童的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炎症容易扩散,可能会出现高热等更严重的全身表现,需要特别重视,及时就医诊断和治疗。
二、慢性盆腔炎的原因
1.产后或流产后感染
女性在产后或流产后,身体抵抗力下降,宫颈口尚未完全关闭,此时病原体容易侵入宫腔,引起感染。例如,顺产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创伤,或者流产后子宫内有残留的组织等情况,都为病原体的入侵提供了机会。如果产后或流产后不注意个人卫生,如过早进行性生活等,会进一步增加感染的风险。对于有多次流产史的女性,反复的宫腔操作会使生殖系统受到多次损伤,感染慢性盆腔炎的几率会更高。
对于产后的高龄产妇,身体恢复相对较慢,产后感染慢性盆腔炎的风险可能相对增加,需要更加精心的产后护理,密切观察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及时就医。
2.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
如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子宫输卵管造影术等宫腔内手术操作,如果消毒不严格或术前适应证选择不当,都可能导致术后感染。例如,刮宫术是一种侵入性的操作,会对子宫内膜造成一定的损伤,如果手术器械消毒不彻底,就会将病原体带入宫腔,引发炎症。一些患者在进行宫腔内手术操作后,如果没有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抗感染治疗等,也容易发生感染进而发展为慢性盆腔炎。
对于接受宫腔内手术的年轻女性,由于她们可能对术后感染的重视程度不够,需要加强健康宣教,让她们了解术后感染的风险及注意事项,如术后要保持外阴清洁、按照医嘱服用抗生素等。
3.经期卫生不良
月经期间,子宫内膜剥脱,宫腔内血窦开放,并有凝血块存在,这为病原体的滋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如果不注意经期卫生,如使用不洁的卫生巾、经期性生活等,病原体容易侵入宫腔引起感染。例如,使用质量不合格的卫生巾,其透气性差,会导致局部温度和湿度升高,有利于病原体的生长繁殖。对于青春期女性,由于对经期卫生知识的了解不足,更容易出现经期卫生不良的情况,从而增加患慢性盆腔炎的风险。
更年期女性虽然月经逐渐停止,但如果出现生殖道的一些特殊情况,如生殖道的防御功能下降等,也需要注意经期相关的卫生问题,因为此时身体的抵抗力也可能相对较低,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
4.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
如阑尾炎、腹膜炎等邻近器官的炎症可通过直接蔓延的方式累及盆腔生殖器官。例如,阑尾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炎症可逐渐扩散至盆腔,引起盆腔炎症。因为阑尾与女性盆腔相邻,炎症可以通过腹膜的蔓延等方式影响到盆腔的组织和器官。一些腹膜炎患者,炎症也可能波及盆腔,导致慢性盆腔炎的发生。
对于患有邻近器官炎症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由于身体的代偿能力相对较弱,邻近器官炎症蔓延导致慢性盆腔炎的风险需要引起重视,要积极治疗邻近器官的炎症,防止炎症扩散至盆腔。
5.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
急性盆腔炎没有得到彻底治疗,炎症迁延不愈,可转为慢性盆腔炎。急性盆腔炎发作时,病原体在盆腔内大量繁殖,炎症反应明显,如果治疗不规范,如抗生素使用疗程不足等,就容易导致病情迁延。例如,急性盆腔炎患者在症状稍有缓解时就自行停药,没有完成整个抗生素治疗疗程,就可能使病原体没有被完全清除,炎症转为慢性。
对于有急性盆腔炎病史的女性,无论是年轻还是中老年,都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治疗,确保急性盆腔炎得到彻底治愈,减少转为慢性盆腔炎的几率。在治疗后还要定期复查,监测盆腔的情况,一旦发现有复发或慢性化的迹象,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