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不孕症检查包括病史采集了解年龄生育史、性生活情况、既往疾病史,妇科检查观察外阴阴道、宫颈、子宫及附件,排卵监测通过基础体温测定、超声监测卵泡发育、激素测定,输卵管通畅检查有输卵管通液术、子宫输卵管造影,子宫内膜检查有诊断性刮宫、宫腔镜检查,免疫因素检查检测抗精子抗体等;男性不孕症检查包括病史采集了解年龄既往疾病史、性生活情况、职业生活方式,体格检查外生殖器,精液分析含精液常规检查、精液生化检查,内分泌检查激素测定,免疫因素检查抗精子抗体检查,遗传学检查染色体检查。
1.病史采集
年龄与生育史:不同年龄女性生育能力不同,了解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等月经情况,以及既往妊娠史(包括自然流产、人工流产等)、分娩史等。例如,35岁以上女性生育力逐渐下降,其不孕症检查需更全面深入,因为年龄相关的卵子质量和数量变化会影响受孕。
性生活情况:包括性生活频率、有无避孕措施、性生活是否正常等。若性生活频率低且未避孕,可能影响受孕机会,需进一步排查原因。
既往疾病史:询问是否有影响生育的疾病,如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甲状腺疾病等。盆腔炎可导致输卵管粘连堵塞,影响卵子和精子结合及受精卵运输;甲状腺功能异常会干扰内分泌,影响排卵等生殖相关内分泌功能。
2.妇科检查
外阴、阴道检查:观察外阴发育、阴毛分布,阴道黏膜情况、分泌物性状等,排查有无先天畸形、炎症等影响受孕的因素。
宫颈检查:检查宫颈大小、形态、分泌物,以及宫颈口情况等。宫颈病变如宫颈息肉、宫颈粘连等可能影响精子通过。
子宫及附件检查: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检查子宫大小、位置、质地,附件(输卵管、卵巢)有无肿块、压痛等。子宫肌瘤可影响子宫腔形态,影响受精卵着床;卵巢囊肿可能影响卵巢功能。
3.排卵监测
基础体温测定:女性基础体温在排卵后会升高0.3-0.5℃,通过连续测量基础体温可大致判断排卵日期。一般需要连续测量3个月经周期以上,若基础体温呈双相型,提示有排卵;若为单相型,提示可能无排卵。
超声监测卵泡发育:从月经周期第10天左右开始,通过B超监测卵泡大小、数量及排卵情况。正常卵泡发育到18-25mm时为成熟卵泡,即将排卵。这种方法可直观准确地观察卵泡发育及排卵过程,对于月经不规律的女性尤为重要,能了解卵泡发育是否正常及有无排卵障碍。
激素测定:在月经周期不同时期测定激素水平,如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等。例如,月经第2-5天测定FSH、LH等基础内分泌,可了解卵巢储备功能;排卵前后测定孕酮水平可判断有无排卵及黄体功能。
4.输卵管通畅检查
输卵管通液术:通过导管向宫腔内注入液体,根据注液阻力大小、有无回流及患者感觉判断输卵管是否通畅。该方法操作简单,但准确性相对较低,且有造成输卵管损伤等风险。
子宫输卵管造影:通过X线或超声下观察造影剂在宫腔及输卵管内的显影情况,可明确输卵管是否通畅、阻塞部位及宫腔形态。例如,能清晰显示输卵管是否有粘连、堵塞及堵塞的具体部位,是评估输卵管情况的常用方法,一般在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检查前需排除急性盆腔炎等禁忌证。
5.子宫内膜检查
诊断性刮宫:刮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了解子宫内膜功能及有无病变,如子宫内膜结核、子宫内膜炎等。同时,通过刮宫还可起到一定治疗作用,如清除子宫内膜息肉等。但对于无性生活女性一般不采用该方法。
宫腔镜检查:直接观察宫腔内情况,如子宫内膜形态、有无息肉、粘连等病变,还可在宫腔镜下进行相应治疗操作。对于怀疑宫腔病变导致不孕症的女性,宫腔镜检查是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可更直观准确地发现宫腔内的问题。
6.免疫因素检查
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等检查:检测体内是否存在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等免疫相关抗体。若存在抗精子抗体,可能导致精子凝集、制动,影响精子与卵子结合;抗子宫内膜抗体可能干扰子宫内膜正常功能,影响受精卵着床。
男性不孕症检查
1.病史采集
年龄与既往疾病史:了解男性年龄,既往有无影响生育的疾病,如腮腺炎合并睾丸炎导致睾丸萎缩,影响精子生成;有无精索静脉曲张病史,精索静脉曲张可导致阴囊温度升高,影响精子质量。
性生活情况:包括性生活频率、有无射精障碍(如早泄、不射精等)、精液质量等。例如,不射精症会导致精子无法进入女性生殖道,无法受孕。
职业与生活方式:询问是否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放射性物质等),是否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吸烟、酗酒、久坐等。长期吸烟酗酒会影响精子质量,久坐可导致阴囊局部温度升高,对精子生成不利。
2.体格检查
外生殖器检查:观察阴茎发育情况、有无畸形,阴囊大小、质地,睾丸大小、位置等。小睾丸可能提示睾丸功能异常,影响精子生成;隐睾可导致睾丸生精功能受损。
3.精液分析
精液常规检查:这是评估男性生育力的重要指标。包括精液量、颜色、酸碱度、精子密度、活力、形态等。正常精液量应在2-6ml,pH值7.2-8.0,精子密度≥15×10/ml,前向运动精子(a级+b级)≥32%,正常形态精子≥4%。通过多次精液常规检查可了解精子的基本情况,若精液常规异常,需进一步排查原因。
精液生化检查:检测精浆中的果糖、酸性磷酸酶等成分,了解附睾、前列腺等附属腺的功能。例如,精浆果糖含量降低可能提示精囊腺发育不良或功能障碍,影响精子营养等。
4.内分泌检查
激素测定:测定睾酮、FSH、LH等激素水平。睾酮是维持男性生殖功能的重要激素,FSH、LH影响睾丸的生精功能和内分泌功能。若睾酮水平降低,FSH、LH升高,可能提示睾丸生精功能障碍;若睾酮水平正常,FSH、LH降低,可能提示下丘脑-垂体病变影响生殖内分泌功能。
5.免疫因素检查
抗精子抗体检查:检测男性体内是否存在抗精子抗体。抗精子抗体可导致精子凝集、制动,影响精子的活动和受精能力。
6.遗传学检查
染色体检查:对于精液质量严重异常(如无精子症等)的男性,进行染色体检查,排查染色体异常导致的生精障碍。例如,克氏综合征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7,XXY,可导致睾丸发育不良,无精子生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