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筋常见原因有肌肉疲劳、电解质失衡、寒冷刺激、疾病因素,缓解方法有拉伸肌肉、补充电解质、保暖,不同人群儿童、老年人、孕妇抽筋有不同注意事项,预防措施包括合理运动、补充营养、注意保暖、治疗基础疾病。
一、抽筋的常见原因
(一)肌肉疲劳
长时间运动、过度劳累等情况会使肌肉在短时间内持续收缩,代谢产物堆积,如乳酸等,容易引起抽筋。例如长跑后腿部肌肉抽筋较为常见,这是因为腿部肌肉长时间高强度工作导致疲劳。
(二)电解质失衡
当体内钠、钾、钙等电解质大量丢失时易引发抽筋。比如大量出汗后,没有及时补充电解质,血液中电解质浓度失衡,就可能导致肌肉兴奋性改变而抽筋,像夏季高温下运动出汗多的人群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三)寒冷刺激
肌肉受到寒冷空气或冷水刺激时,会发生强烈收缩和血管痉挛。比如冬天在寒冷环境中未做好保暖,游泳时水温过低等,都可能引起抽筋。
(四)疾病因素
一些疾病也会导致抽筋,如腰椎间盘突出症会压迫神经,引起神经所支配区域的肌肉抽筋;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可能会出现周围神经病变,引发下肢抽筋等。
二、缓解抽筋的方法
(一)拉伸肌肉
1.小腿抽筋:可伸直膝关节,勾脚尖,用力拉伸小腿肌肉,也可由他人帮助,让患者平躺在床上,将腿伸直,然后握住患者的前脚掌,缓慢向身体方向拉,持续一段时间缓解抽筋。
2.脚部抽筋:用手抓住抽筋脚的脚趾,用力向上拉,同时伸直膝关节,能有效缓解脚部抽筋。
3.大腿抽筋:仰卧,弯曲抽筋大腿的膝关节,将小腿向上拉向臀部,然后用双手抱住小腿用力拉向身体,缓解大腿抽筋。
(二)补充电解质
如果是因电解质失衡导致的抽筋,可适量饮用含电解质的饮品,如运动饮料等,以补充流失的钠、钾等电解质,但要注意适量饮用,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加重胃肠负担。
(三)保暖
对于因寒冷刺激引起的抽筋,应迅速脱离寒冷环境,采取保暖措施,如添加衣物、使用暖宝宝等,让肌肉恢复正常的生理状态。
三、不同人群抽筋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抽筋可能与生长发育快、钙质相对不足有关。平时要保证充足的钙摄入,多吃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等。在运动时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疲劳,运动前后做好热身和放松活动。如果儿童频繁抽筋,要考虑是否有维生素D缺乏等情况,及时就医检查。
(二)老年人
老年人抽筋较为常见,多与骨质疏松、血液循环差等有关。日常要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可通过饮食或钙剂补充。老年人行动相对迟缓,在运动或改变体位时要缓慢,防止因突然动作引发抽筋。如果老年人抽筋频繁且伴有其他不适,如疼痛持续不缓解、肢体麻木等,要警惕是否有血管疾病等,应及时就医。
(三)孕妇
孕妇抽筋可能与孕期钙需求增加、激素变化等有关。孕期要保证钙的充足供应,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钙剂。睡觉时可采取左侧卧位,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防止腿部受压引发抽筋。如果抽筋严重,要及时就医排查是否有其他问题。
四、预防抽筋的措施
(一)合理运动
运动前要充分热身,运动过程中注意适度,避免过度疲劳,运动后进行放松活动,帮助肌肉恢复。例如运动前进行5-10分钟的慢跑、动态拉伸等热身活动。
(二)补充营养
保证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钙、钾、镁等矿物质和维生素。富含钙的食物有奶制品、虾皮等;富含钾的食物有香蕉、菠菜等;富含镁的食物有坚果、全麦食物等。
(三)注意保暖
根据环境温度及时增减衣物,尤其是在寒冷季节或寒冷环境中,要做好肢体的保暖工作,避免肌肉受到寒冷刺激。
(四)治疗基础疾病
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病情发展,从而减少抽筋的发生。例如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规律服药,定期监测血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