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用药包括抑制胰液分泌和胰酶活性等药物,用药前要评估病情、药物过敏史,用药中要护理药物输注、观察不良反应,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妊娠期及哺乳期用药有不同护理要点,用药后要进行饮食、生活方式指导及复诊指导。
一、药物选择与作用机制
急性胰腺炎的用药主要包括抑制胰液分泌药物、抑制胰酶活性药物等。例如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可通过抑制胰泌素和缩胆囊素刺激的胰液基础分泌,从而发挥治疗作用,有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其能有效改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情进展。
二、用药前评估
1.病情评估
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需评估其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如儿童急性胰腺炎可能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及病情发展特点,要通过病史询问、症状观察(如腹痛、呕吐等)、体征检查以及相关辅助检查(如血淀粉酶、脂肪酶检测、腹部影像学检查等)来综合判断。
考虑患者的生活方式,长期酗酒者发生急性胰腺炎的风险较高,在用药护理中需结合其生活方式特点进行针对性护理。
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胆道疾病史者,要评估基础病史对本次急性胰腺炎用药的影响,比如是否会因基础病而影响药物的选择等。
2.药物过敏史评估
要详细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患者过敏的药物,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过敏表现可能有所不同,需特别关注。
三、用药过程中的护理要点
1.药物输注护理
对于需要静脉输注的药物,要严格控制输注速度,根据药物性质及患者病情调整。例如生长抑素静脉输注时要按照规范的速度进行,保证药物作用的稳定发挥。
注意输注部位的观察,防止出现渗漏等情况,不同年龄患者的血管特点不同,儿童血管较细,更要小心操作,避免渗漏引起局部组织损伤。
2.不良反应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使用抑制胰酶活性药物时,观察是否有出血倾向等不良反应,不同年龄患者对不良反应的耐受和表现形式有差异,要及时识别和处理。
关注患者的整体状态变化,如用药后腹痛是否缓解、生命体征是否平稳等。
四、特殊人群用药护理要点
1.儿童患者
儿童急性胰腺炎用药需更加谨慎,严格按照儿童的体重等因素调整药物相关剂量等(但不涉及具体剂量指导),密切观察儿童用药后的反应,因为儿童的生理机能与成人不同,对药物的代谢等有差异。
护理时要注意安抚儿童情绪,减少其因疾病和用药带来的不适和恐惧。
2.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用药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评估对其基础疾病的影响。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要注意新用的急性胰腺炎药物与其他药物是否存在不良相互作用。
观察老年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由于老年患者各器官功能减退,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与青壮年不同,要加强生命体征等的监测。
3.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
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使用急性胰腺炎药物需非常谨慎,要评估药物对胎儿或婴儿的潜在影响。某些药物可能会通过胎盘或乳汁影响胎儿或婴儿的健康,需在医生权衡利弊后谨慎用药,护理时要密切关注患者及胎儿或婴儿的情况。
五、用药后的健康指导
1.饮食指导
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进行饮食指导,急性胰腺炎患者在用药后需逐渐调整饮食,从禁食、流食等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不同年龄患者的饮食过渡速度和种类有不同要求,要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饮食的重要性和具体的饮食安排。
2.生活方式指导
对于有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要指导其改变生活方式,如戒酒等,强调改变生活方式对预防急性胰腺炎复发的重要性,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改变生活方式的难度和方式可能不同,要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建议。
3.复诊指导
告知患者复诊的时间和必要性,提醒患者按照规定时间进行相关检查,如血淀粉酶、脂肪酶复查等,以便及时了解病情恢复情况和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