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是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无科学依据表明由湿气重引起,内在因素有遗传、免疫异常、内分泌变化,外在因素包括环境和化学物质刺激,儿童皮肤屏障等不完善易受影响,成年人与工作环境、压力等相关,老年人皮肤老化、易患慢性病致发湿疹,需针对不同人群采取相应护理应对措施。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目前并没有科学依据表明湿疹是湿气重引起的。从医学角度来看,其发病机制主要与以下因素相关:
内在因素:
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有过敏体质的人,如患有哮喘、过敏性鼻炎等,那么个体患湿疹的风险可能会增加。例如,父母一方有过敏性疾病,子女患湿疹的概率约为30%-40%,若父母双方都有过敏性疾病,子女患病概率可高达70%左右,这与遗传物质的传递有关,涉及到一些与免疫调节相关的基因变异。
免疫异常: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失调时容易引发湿疹。例如,Th1和Th2细胞失衡,当Th2细胞占优势时,会导致机体发生过敏反应相关的炎症,从而诱发湿疹。在一些湿疹患者的皮肤组织中,可以检测到Th2细胞分泌的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升高,如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等,这些细胞因子会促进B细胞产生抗体,参与湿疹的炎症反应过程。
内分泌变化:在一些特殊时期,如女性月经周期、妊娠期等,体内内分泌水平发生变化可能会诱发或加重湿疹。例如,妊娠期女性由于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升高,部分人会出现湿疹样皮疹,分娩后随着激素水平恢复正常,皮疹可能会缓解,但也有部分人会遗留慢性湿疹的情况。
外在因素:
环境因素:
气候变化:温度和湿度的剧烈变化可能会影响皮肤的屏障功能。例如,在寒冷干燥的冬季,皮肤的水分流失加快,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容易诱发湿疹。研究表明,冬季湿疹的发病率相对较高,这与寒冷干燥的环境破坏皮肤的脂质屏障有关,使得外界的过敏原、刺激物更容易侵入皮肤,引发炎症反应。
接触过敏原:常见的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皮屑等。例如,尘螨是室内常见的过敏原,当人体接触尘螨或其排泄物后,免疫系统会识别这些物质为外来的“有害物质”,从而启动免疫反应,导致皮肤出现湿疹样改变,如皮肤瘙痒、红斑、丘疹等。
化学物质刺激: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物质也可能会引起湿疹。例如,肥皂、洗涤剂、化妆品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刺激皮肤。长期接触这些化学物质的人群,如家庭主妇、美发师等,患湿疹的风险较高。这些化学物质可能会破坏皮肤的角质层,导致皮肤的屏障功能下降,进而引发炎症反应。
对于不同人群的湿疹情况:
儿童:儿童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更容易受到外在因素影响。比如婴幼儿接触到某些材质的尿布,若尿布不透气、不及时更换,局部潮湿环境加上尿液、粪便的刺激,就容易引发婴儿湿疹。而且儿童的免疫系统还在发育中,对过敏原的反应可能更为强烈。在护理儿童湿疹时,要注意选择温和的洗护产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让儿童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如某些特定的食物(牛奶、鸡蛋等)可能会引起婴儿湿疹,需要密切观察儿童进食后的反应。
成年人:成年人患湿疹可能与工作环境、生活压力等因素相关。例如,长期在化工厂工作的人,接触到各种化学原料,患职业性湿疹的概率增加。同时,压力过大可能会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通路影响免疫系统,导致湿疹发作或加重。成年人在应对湿疹时,要注意调整工作环境,减少与刺激物的接触,保持良好的心态,缓解压力。
老年人:老年人皮肤逐渐老化,皮肤的保湿功能下降,更容易出现皮肤干燥。干燥的皮肤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引发湿疹。此外,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糖尿病会影响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也会增加湿疹的发病风险。老年人患湿疹后,要注意保持皮肤的滋润,避免搔抓皮肤,防止皮肤破损引起感染,同时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