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炎是食管黏膜受刺激或损伤致炎症,常见反流性食道炎因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等引起、感染性食道炎由病原体感染所致,临床表现有烧心、反流等典型和胸痛、吞咽困难等非典型症状,诊断靠内镜检查等方法,治疗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
一、食道炎的定义
食道炎是指食管黏膜受到刺激或损伤而发生炎症的病症。食管是连接咽喉与胃的管道,正常情况下,食管黏膜能够抵御胃酸、食物等的刺激,但当各种原因导致食管黏膜屏障功能受损时,就会引发食道炎。
二、常见类型及病因
(一)反流性食道炎
病因:主要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比如,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使得其不能有效阻止胃内容物反流;此外,妊娠、肥胖、长期饮酒、吸烟等因素也会增加反流性食道炎的发生风险。对于女性孕期,由于激素变化以及子宫增大可能会影响食管下括约肌功能,从而更易患反流性食道炎;肥胖人群腹部压力较高,也容易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
发病人群: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中老年人相对更常见,男性和女性发病无明显绝对差异,不过肥胖、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吸烟、饮酒)的人群患病风险更高。
(二)感染性食道炎
病因:由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食管引起。例如,白色念珠菌感染常见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患者,以及艾滋病患者等;细菌感染可能是由于食管黏膜损伤后,细菌侵入所致。对于儿童,如果有免疫缺陷等情况,也可能因感染病原体而患感染性食道炎;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也容易受到病原体感染引发食道炎。
三、临床表现
(一)典型症状
烧心:胸骨后或剑突下有烧灼感,常由胸骨下段向上延伸,多在进食后1小时左右出现,卧位、弯腰或腹压增高时可加重。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可能表述不清,但会表现出哭闹、拒食等异常表现;老年人可能烧心症状相对不典型,但仍需引起重视。
反流:胃内容物向咽部或口腔方向流动的感觉,可伴有酸味或苦味。
(二)非典型症状
胸痛:疼痛可放射至胸骨后、心前区、肩部、颈部等部位,类似心绞痛,容易被误诊为冠心病。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人群,需要仔细鉴别,避免延误病情。
吞咽困难:初期可能因食管炎引起继发性食管痉挛而出现间歇性吞咽困难,后期可能由于食管瘢痕形成狭窄,出现持续性吞咽困难。儿童若出现吞咽困难,可能会影响正常进食和生长发育。
四、诊断方法
(一)内镜检查
是诊断食道炎最准确的方法,可以直接观察食管黏膜的病变情况,如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并能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病变的性质。对于各个年龄段的患者,内镜检查都是重要的诊断手段,但儿童进行内镜检查时需要在麻醉等特殊准备下进行,要充分考虑儿童的耐受性和安全问题。
(二)24小时食管pH监测
通过监测食管内pH值的变化,了解食管是否存在过度酸反流的情况,对诊断反流性食道炎有重要价值。
(三)食管钡餐造影
可以观察食管的蠕动情况、有无狭窄等,但对于轻度食道炎的诊断敏感性不如内镜检查。
五、治疗原则
(一)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方面:避免进食过饱,少吃高脂肪、巧克力、咖啡、浓茶等可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食物;睡觉时可将床头抬高15-20厘米,以减少夜间反流。对于儿童,要注意合理喂养,避免过度喂食,并且选择合适的食物,防止反流;老年人在饮食上也需要特别注意,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
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穿着紧身衣物。
(二)药物治疗
抑酸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可抑制胃酸分泌,常用的有奥美拉唑等,能够有效缓解食道炎的症状,促进食管黏膜的修复。但儿童使用需要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促胃肠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等,可增加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促进胃排空,减少胃内容物反流。
(三)手术治疗
对于内科治疗无效、有严重并发症(如食管狭窄等)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抗反流手术等。但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风险,需要严格评估患者情况后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