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食管炎是由念珠菌属真菌感染引起的食管炎症,与宿主因素(年龄、基础疾病、药物)、医源性因素相关,有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等表现,可通过内镜、病理、真菌学检查诊断,治疗以抗真菌为主,同时治基础病、除诱因,健康人群要健康生活、合理用药,特殊人群如糖尿病、艾滋病、长期用免疫抑制剂者要针对性预防。
一、定义
霉菌性食管炎是由白色念珠菌等念珠菌属真菌感染所引起的食管炎症,属于机会性感染性疾病。白色念珠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通常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比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患有艾滋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时,容易侵犯食管导致炎症发生。
二、病因
(一)宿主因素
1.年龄方面
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若有长期使用抗生素等情况,也可能发生霉菌性食管炎,但相对成人发生率较低。而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免疫力逐渐下降,且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更容易因念珠菌感染引发霉菌性食管炎。
2.基础疾病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高血糖环境有利于念珠菌的生长繁殖,同时糖尿病患者常存在免疫功能紊乱,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下降,使得机体抵御念珠菌感染的能力减弱,从而增加霉菌性食管炎的发病风险。
艾滋病:艾滋病患者由于HIV病毒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尤其是CD4+T淋巴细胞,导致机体免疫严重缺陷,极易受到念珠菌等机会致病菌的侵袭,霉菌性食管炎在艾滋病患者中较为常见,且病情往往较为严重,难以控制。
其他基础疾病:如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放疗后,免疫功能受到抑制;严重烧伤患者皮肤屏障受损,机体抵抗力低下,这些人群都容易发生霉菌性食管炎。
3.药物因素
广谱抗生素: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会破坏人体肠道等部位的正常菌群平衡,使得念珠菌等真菌过度增殖,进而可能侵犯食管引起感染。例如,长时间使用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等广谱抗生素后,可能诱发霉菌性食管炎。
免疫抑制剂:器官移植患者为防止排斥反应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他克莫司等,这些药物会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使机体对念珠菌的抵抗力下降,增加霉菌性食管炎的发生几率。
(二)医源性因素
长期留置鼻胃管、食管扩张术、食管支架置入等操作,可能损伤食管黏膜,破坏食管的防御屏障,为念珠菌的侵入和定植创造条件,从而引发霉菌性食管炎。
三、临床表现
1.典型症状
吞咽困难:是霉菌性食管炎较常见的症状,患者进食固体或流质食物时均会感到吞咽费力,随着病情进展,吞咽困难可能逐渐加重。这是由于食管黏膜受炎症刺激,发生水肿、糜烂,导致食管狭窄,影响食物通过。
胸骨后疼痛:疼痛可呈烧灼样、隐痛或刺痛等,疼痛程度不一,进食时可能因食物刺激食管病变部位而使疼痛加剧,疼痛可向背部、颈部等部位放射。
反酸、烧心:部分患者可出现类似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这是因为食管炎症影响了食管下括约肌的功能,导致胃酸反流至食管,刺激食管黏膜引起反酸、烧心感。
2.不典型症状
有些患者可能仅表现为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非特异性症状,尤其是老年患者或基础疾病较重的患者,容易被忽视,从而延误诊断和治疗。
四、诊断方法
(一)内镜检查
内镜下可见食管黏膜有不同程度的病变,典型表现为食管黏膜上有白色或灰白色斑块状伪膜,伪膜易剥离,剥离后可见糜烂面或溃疡。通过内镜可以直接观察食管病变的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并且可以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这是诊断霉菌性食管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病理检查
对内镜下获取的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在显微镜下可见食管黏膜内有念珠菌菌丝和孢子,这是确诊霉菌性食管炎的金标准。
(三)真菌学检查
可以通过食管分泌物涂片镜检查找念珠菌菌丝和孢子,或者进行真菌培养,若培养出白色念珠菌等念珠菌属真菌,结合临床症状可辅助诊断霉菌性食管炎。
五、治疗原则
主要是抗真菌治疗,同时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去除诱发因素。常用的抗真菌药物有氟康唑、伊曲康唑等,具体药物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基础疾病等情况由医生综合判断。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对于存在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要积极控制血糖,艾滋病患者要进行抗病毒等综合治疗,以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疾病的康复。同时,要注意去除医源性的诱发因素,如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长期广谱抗生素使用、合理调整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对于病情较重、出现食管狭窄等并发症的患者,可能还需要进行内镜下扩张等相应的治疗措施。
六、预防措施
健康人群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当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避免长期大量滥用广谱抗生素,若因病情需要必须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并密切观察有无真菌感染的迹象。
特殊人群
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定期监测血糖水平,遵循糖尿病饮食和运动方案,按时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降低霉菌性食管炎的发病风险。
艾滋病患者:积极接受抗病毒治疗,定期进行免疫功能监测,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可能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如不安全性行为等,同时在医生指导下预防机会性感染的发生。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在使用免疫抑制剂过程中,应定期评估机体免疫状态,加强口腔、食管等部位的卫生监测,一旦出现吞咽不适等疑似症状,要及时就医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霉菌性食管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