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炎与股骨头坏死的区别在于疾病定义、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方面。

1.疾病定义
髋关节炎是髋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引发的慢性炎症,主要涉及关节软骨磨损、滑膜炎症及骨赘形成。其发病机制与年龄增长、关节过度使用、肥胖、遗传因素及创伤史密切相关。
股骨头坏死是股骨头血供中断导致骨细胞死亡的病理过程,主要病因包括创伤性、非创伤性。
2.临床表现
髋关节炎疼痛多表现为负重时加重的隐痛,休息后缓解,疼痛可放射至膝关节但不超过膝部。而股骨头坏死早期疼痛以腹股沟区为主,夜间加重,活动后疼痛短暂缓解但随后加剧,晚期可出现持续性静息痛。
髋关节炎患者活动受限以髋关节内旋、外展受限为主,下蹲困难但可维持短距离行走。股骨头坏死患者早期即出现跛行,晚期因股骨头塌陷导致肢体短缩,需借助拐杖行走,且髋关节屈曲、内收、外旋均显著受限。
3.影像学检查
髋关节炎X线可见关节间隙狭窄、骨赘形成及软骨下骨硬化,晚期出现髋臼及股骨头畸形。股骨头坏死早期X线可能正常,中晚期表现为股骨头内新月征、囊性变及塌陷,关节间隙多正常。
髋关节炎MRI主要表现为软骨变薄、关节积液及滑膜增厚。股骨头坏死MRI早期即可见双线征(低信号坏死区与高信号反应区)、骨髓水肿及脂肪沉积,敏感性达9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