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气即足癣由皮肤癣菌引起分水疱鳞屑型、角化过度型、浸渍糜烂型三类,水疱鳞屑型常位于足跖及足缘有深在性水疱、脱屑伴瘙痒,儿童因皮肤屏障弱等易患,成年人因多汗等易患且有家族史者易感性高;角化过度型表现为足部皮肤增厚等,年长者及患糖尿病等慢性病者易患且长期不规范治疗可发展;浸渍糜烂型好发于足趾间有浸渍发白等,多汗人群易患且不同年龄多汗原因不同,足部长期潮湿会增加发病风险。
脚气即足癣,是由皮肤癣菌引起的足部浅表皮肤真菌感染,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几类症状:
水疱鳞屑型
症状表现:常位于足跖及足缘部位。起初为针尖大小的深在性水疱,疱液清澈,水疱可融合成大疱。水疱干燥吸收后会出现脱屑,患者常伴有瘙痒感。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出现,儿童若不注意足部卫生,与患癣病的人共用拖鞋、脚盆等也易患病;成年人因生活工作中足部多汗、接触污染物品等因素也较易发病。生活方式上,长期穿不透气鞋子、足部多汗者更易出现该型症状。
影响因素:对于儿童,因其皮肤屏障功能相对较弱,且活动量较大,足部易出汗,若护理不当,更易感染真菌引发水疱鳞屑型足癣。成年人中,男性由于活动量通常较大,足部出汗相对较多,若工作需要长时间穿封闭性强的鞋子,如工装鞋等,会增加患病风险;女性若经常穿高跟鞋等不透气鞋子,也易出现此类症状。有足癣家族史的人群,遗传易感性较高,相对更容易发病。
角化过度型
症状表现:主要表现为足部皮肤增厚、粗糙、脱屑、干燥,冬季易发生皲裂、出血,一般瘙痒症状相对较轻。该型多见于年长者,由于年长者足部皮肤的代谢功能减退,皮肤弹性下降,更容易出现皮肤增厚等情况。同时,一些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的年长者,因血液循环和神经感觉功能异常,足部皮肤的营养状况和防御能力下降,也易患角化过度型足癣。
影响因素:年龄方面,随着年龄增长,皮肤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角质层更新变慢,使得角化过度型足癣在年长者中更为常见。对于患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人群,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真菌生长,且糖尿病引起的外周血管病变会导致足部血液循环不良,神经病变使足部感觉减退,不易察觉足部的微小损伤,从而容易引发和加重角化过度型足癣。此外,长期不规范治疗足癣的患者,也可能逐渐发展为角化过度型。
浸渍糜烂型
症状表现:好发于足趾间,尤以第3-4和4-5趾间多见。皮肤浸渍发白,表面松软易剥脱,露出潮红糜烂面,伴有渗液,常散发恶臭,瘙痒剧烈。该型在多汗人群中较为常见,无论是儿童、成年人还是年长者,多汗都会使趾间处于潮湿环境,为皮肤癣菌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儿童中活泼好动,足部多汗,若家长未及时更换潮湿的袜子和鞋子,就容易出现浸渍糜烂型足癣;成年人中从事重体力劳动或长时间行走导致足部多汗的人,也易患此型;年长者若足部多汗且皮肤感觉减退,不能及时发现足部潮湿情况,也可能出现该型症状。
影响因素:多汗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不同年龄人群中,多汗的原因有所不同。儿童多汗可能与新陈代谢旺盛有关;成年人多汗可能与工作环境、运动量大等因素有关;年长者多汗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有关。另外,足部长期处于潮湿环境,如游泳后未及时擦干足部等情况,会增加浸渍糜烂型足癣的发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