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癌是源于腺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常见于乳腺、肺、胃、结直肠等具腺体结构的器官,不同部位腺癌有不同特点,诊断靠影像学检查与病理学活检,治疗有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老年患者需评估脏器功能选治疗方案,有基础疾病者要兼顾基础疾病控制,女性乳腺腺癌患者要关注术后康复与心理状态。
一、腺癌的定义
腺癌是源于腺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腺上皮存在于具有腺体结构的器官组织中,如乳腺、肺、胃、结直肠等部位的上皮细胞发生恶变所形成的肿瘤即为腺癌。
二、起源与常见发生部位
腺上皮分布于多个有腺体结构的器官,例如乳腺的乳腺导管及小叶上皮、肺部的支气管黏膜下腺体、胃部的胃腺上皮、结直肠的肠腺上皮等,这些部位的腺上皮细胞恶变均可引发腺癌,常见的有肺腺癌、胃腺癌、结直肠癌腺癌等。
三、不同部位腺癌的特点
肺腺癌: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较为多见,相对而言与吸烟的紧密关联程度不如小细胞肺癌,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咳嗽、咳痰、咯血、胸痛等表现,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胸部CT等)及病理学活检可确诊。
胃腺癌: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不良饮食习惯(如高盐饮食、长期食用腌制食物等)相关,临床表现有腹痛、消化不良、黑便等,胃镜检查结合病理活检是诊断胃腺癌的重要手段。
结直肠癌腺癌:与肠道息肉恶变、遗传因素(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遗传综合征)、不良生活方式(如缺乏运动、高脂低纤维饮食等)有关,可出现大便习惯改变、便血、腹痛等症状,结肠镜检查及病理活检可明确诊断。
四、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包括CT、MRI等,可帮助发现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等情况,初步判断肿瘤的性质及有无转移等。例如肺部CT能辅助发现肺部腺癌的病灶;腹部CT有助于评估胃、结直肠腺癌有无腹腔内转移等。
2.病理学检查:通过活检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分析,这是确诊腺癌的金标准。如对肺部可疑结节进行穿刺活检、对胃部病变取组织活检、对结直肠病变行内镜下活检等,病理检查可明确细胞的恶变情况及腺癌的具体类型等。
五、治疗方式
1.手术治疗:对于早期可切除的腺癌患者,手术切除肿瘤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如早期肺腺癌可行肺叶切除术、早期胃腺癌可行胃部分切除术、早期结直肠癌腺癌可行肠癌根治术等。
2.放疗:可用于术前缩小肿瘤体积以利于手术切除,或术后杀灭残留癌细胞,也可用于晚期无法手术患者的局部治疗,缓解症状等。
3.化疗: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杀灭癌细胞,可用于术前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以及晚期腺癌的姑息化疗等。
4.靶向治疗:对于有特定基因靶点突变的腺癌患者,可使用靶向药物进行治疗,如肺腺癌中EGFR基因突变患者可使用相应的靶向药物,能更精准地杀伤癌细胞,相对化疗不良反应可能较轻,但需先进行基因检测明确是否适合靶向治疗。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在治疗时需充分评估其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选择对身体耐受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如手术需谨慎评估手术风险,化疗要根据患者肝肾功能调整药物剂量等,同时要关注老年患者的营养支持等情况,以提高生活质量。
有基础疾病患者:若患者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在治疗腺癌过程中需兼顾基础疾病的控制,例如化疗时要注意对血糖、血压的监测和调整,确保基础疾病稳定,避免因治疗腺癌而加重基础疾病病情。
女性乳腺腺癌患者:乳腺腺癌女性患者在治疗后要关注乳房术后的康复情况,包括定期进行乳房复查、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以恢复乳房功能和身体机能等,同时要关注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疾病及治疗带来的身体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