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心绞痛可通过药物治疗,包括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不同人群用药有特点及注意事项,非药物干预很重要,需调整生活方式(饮食、运动、戒烟限酒)和进行心理调节。
一、缓解心绞痛的药物类型及代表药物
(一)硝酸酯类药物
1.作用机制: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同时扩张静脉,减少静脉回流心脏的血量,降低心脏前、后负荷,从而缓解心绞痛。
2.代表药物:硝酸甘油,可舌下含服,能迅速缓解心绞痛发作;硝酸异山梨酯等,可口服或静脉用药。
(二)β受体阻滞剂
1.作用机制:通过阻断β受体,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耗氧量,从而缓解心绞痛。
2.代表药物: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适用于心率较快的心绞痛患者。
(三)钙通道阻滞剂
1.作用机制:抑制钙离子进入细胞内,从而抑制心肌收缩,减少心肌耗氧;扩张冠状动脉,解除冠状动脉痉挛,改善心肌供血。
2.代表药物:氨氯地平、硝苯地平、地尔硫等。其中氨氯地平作用持续时间较长;硝苯地平可快速扩张血管,有快速降压作用,可能会引起心率增快等不良反应;地尔硫对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的心绞痛效果较好。
二、不同人群使用药物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老年人群
1.老年患者往往同时合并其他疾病,在使用药物时需更谨慎。例如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时,要注意可能引起的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因为老年人对血压变化耐受性较差。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要密切关注心率变化,避免心率过低。
2.对于钙通道阻滞剂,不同药物对老年患者的影响不同,如氨氯地平相对较安全,但也需监测血压等指标。
(二)女性人群
女性心绞痛患者在药物选择上可能与男性有一定差异,但总体遵循上述药物分类原则。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要考虑到女性激素等因素对药物代谢等可能产生的影响,同时要关注药物对月经等生理周期可能带来的间接影响,但具体还需根据个体情况综合判断。
(三)有特殊病史人群
1.合并高血压的心绞痛患者:在选择药物时,可优先考虑对血压有双重调节作用的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这类药物不仅可以降低血压,还对心脏有保护作用,但在使用过程中要监测血钾等指标,因为可能会引起血钾升高。同时可联合使用上述缓解心绞痛的药物。
2.合并糖尿病的心绞痛患者:选择药物时要考虑对血糖的影响,β受体阻滞剂可能会掩盖低血糖症状,影响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的察觉,所以在使用时需谨慎评估。硝酸酯类药物和钙通道阻滞剂一般对血糖影响较小,但仍需监测血糖变化。
三、非药物干预的重要性及相关措施
(一)生活方式调整
1.饮食方面:要低盐、低脂饮食,减少钠盐摄入可降低血压,减少脂肪摄入可降低血脂,从而减轻心脏负担。例如每日钠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克以下,减少动物脂肪、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摄入,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
2.运动方面: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运动,如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像快走、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应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心绞痛发作。
3.戒烟限酒: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加重动脉粥样硬化,饮酒过量也会对心脏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心绞痛患者必须戒烟限酒,减少对心血管系统的进一步损害。
(二)心理调节
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可能会诱发心绞痛发作,所以要注意心理调节。可通过冥想、瑜伽、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家人和社会也应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应对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