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核气的发生与情志、饮食、体质、环境、疾病等多种因素相关。长期精神压力过大、内向抑郁等情志因素可致气机郁滞;过食辛辣油腻、过度饮酒等饮食因素会损伤脾胃生痰湿;脾虚、痰湿体质者易因痰湿上结咽喉发病;长期潮湿寒冷环境及慢性咽炎等疾病也可引发梅核气,且不同人群受各因素影响患梅核气的情况有别。
一、情志因素
(一)长期精神压力过大
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下,如工作中面临高强度的竞争、学业上的巨大压力等,会导致人体的情志失调。中医理论认为,忧思郁怒等情绪可导致气机郁滞,肝失疏泄,气逆上冲于咽喉部位,从而引发梅核气。现代医学虽没有直接等同于中医情志与梅核气关系的明确机制,但从心理-生理的关联角度来看,长期精神压力会影响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例如,长期精神紧张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进而影响胃肠道及咽喉部的神经调节和血液循环,使得咽喉部出现异物感等类似梅核气的症状。女性相对男性可能在情志方面更为敏感,若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中,更易发生梅核气相关症状。
(二)性格因素
内向、抑郁、敏感多疑的性格人群,往往更易出现情志不舒的情况。这类人群遇到事情时更倾向于压抑自己的情绪,而不是通过合理的方式宣泄。长期的情绪压抑会导致气机运行不畅,结于咽喉,引发梅核气。例如,一些性格内向的人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不善于向他人倾诉,情绪长期郁结,就容易出现咽喉部有异物感等梅核气的表现。
二、饮食因素
(一)过食辛辣油腻之品
经常食用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等,以及过度摄入油腻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等,会损伤脾胃。脾胃功能受损后,运化水谷的功能失常,容易产生痰湿。痰湿上结于咽喉,就会导致咽喉部出现异物感,引发梅核气。比如,长期大量食用辛辣油腻食物的人群,其脾胃功能受到影响,痰湿内生的概率增加,进而增加了患梅核气的风险。
(二)过度饮酒
酒精对脾胃有直接的刺激作用,长期过度饮酒会损伤脾胃,影响脾胃的正常运化功能。脾胃运化失常则水湿代谢障碍,易生痰湿,痰湿循经上结咽喉,可引发梅核气。而且不同年龄人群对饮酒的耐受及影响不同,年轻人若长期过度饮酒,对脾胃的损伤更为明显;老年人本身脾胃功能相对较弱,过度饮酒更容易导致脾胃功能紊乱,从而增加梅核气的发病几率。
三、体质因素
(一)脾虚体质
脾虚的人,脾胃运化功能减弱,水湿代谢失常,容易产生痰湿。痰湿停聚于咽喉部位,就会出现梅核气的症状。脾虚体质的形成可能与先天禀赋不足有关,也可能与后天的饮食不节、过度劳累等因素有关。例如,一些先天脾胃功能较弱的人,或者长期饮食不规律、过度劳累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脾虚,进而引发梅核气。
(二)痰湿体质
本身属于痰湿体质的人,体内痰湿较盛。痰湿上犯咽喉,导致咽喉部气机不畅,出现异物感等梅核气表现。痰湿体质的形成与遗传、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比如,长期居住在潮湿环境中,或者喜好sedentary(久坐)生活方式、缺乏运动的人,容易形成痰湿体质,增加患梅核气的可能性。
四、其他因素
(一)环境因素
长期处于潮湿、寒冷的环境中,会影响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脾胃功能。寒湿之邪侵袭人体,可导致脾胃运化失常,生湿生痰,痰湿上结咽喉而发为梅核气。例如,长期在潮湿的地下室工作的人群,由于环境潮湿寒冷,更容易出现梅核气相关症状。不同地区的环境因素对梅核气的影响也不同,南方地区相对湿度较高,居民患梅核气的概率可能相对较高一些。
(二)疾病因素
某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等,长期不愈,可影响咽喉部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气机不畅,痰湿内生,从而引发梅核气。例如,慢性咽炎患者咽喉部长期处于炎症状态,局部气血运行不畅,加上炎症刺激导致痰湿滋生,就容易出现类似梅核气的异物感症状。不同年龄的慢性疾病患者,其梅核气的发病情况也有所不同,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衰退,慢性疾病相对较多,患梅核气的风险可能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