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的发生与多种中医病因相关,包括禀赋不足致肾气亏虚,小儿先天禀赋薄弱、成年人长期劳累房劳可致;外感风邪致肺失宣降,儿童卫外弱、成年人环境等因素易受侵袭;脾失健运致水湿内停,饮食不节、思虑过度可损伤脾胃;病程迁延致湿浊瘀阻,病情迁延不愈易出现,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在这些病因影响下发病机制各有特点,临床需综合辨证论治。
一、禀赋不足,肾气亏虚
先天因素:小儿先天禀赋薄弱,肾气未充,肾的功能失常,可导致肾病综合征的发生。从中医理论角度看,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若先天肾气不足,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等功能都会受到影响,易使水液代谢失常,水湿内停,进而引发肾病综合征相关病症。对于儿童患者,先天禀赋不足是一个重要的中医病因学因素,在儿童群体中,由于自身脏腑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肾气相对亏虚的情况较为常见,从而增加了患病风险。
后天因素导致的肾气亏虚:成年人长期过度劳累、房劳过度等也会损伤肾气。过度劳累会耗伤正气,包括肾气,房劳过度则直接损伤肾脏精气,使得肾的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紊乱,水湿内生,渐成本病。比如一些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且不注意休息的人群,或者性生活不节制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肾气亏虚,引发肾病综合征相关病理改变。
二、外感风邪,肺失宣降
风邪侵袭:风邪为六淫之首,常夹寒、夹热等侵袭人体。当人体外感风邪时,首先侵犯肺脏,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外合皮毛。风邪犯肺,导致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常,水液的输布和排泄障碍,水湿停聚。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风邪侵袭的途径和影响有所不同。儿童时期,卫外功能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风邪侵袭,从而影响肺的功能,引发水液代谢异常;成年人若生活环境潮湿、气候变化剧烈等,也易外感风邪,导致肺失宣降,水湿内停,逐渐发展为肾病综合征。例如,在气候变化较大的季节,如春季多风之时,若人体防护不当,风邪侵袭肺脏,就可能引发相关病理变化,为肾病综合征的发生埋下隐患。
三、脾失健运,水湿内停
饮食不节:长期饮食不规律、过食肥甘厚味、嗜食辛辣油腻等,会损伤脾胃。脾主运化,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湿。脾胃受损后,脾的运化功能失常,水谷不能正常运化,水湿也无法正常代谢,导致水湿内停。对于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人群,饮食因素的影响有所差异。女性可能因节食减肥等不恰当的饮食方式损伤脾胃,男性若长期过量饮酒、暴饮暴食等也会影响脾胃功能。儿童时期若家长喂养不当,过度喂养高热量、高脂肪食物,也会损伤脾胃,导致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比如一些长期喜欢吃甜食、油炸食品的人群,脾胃功能逐渐受到影响,水湿代谢出现障碍,增加了患肾病综合征的可能性。
思虑过度:长期的精神压力过大、思虑过度,会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忧思伤脾,过度的思虑会导致脾气郁结,脾的运化功能受阻,水湿内生。不同年龄人群中,思虑过度的影响不同。成年人在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思虑过度,损伤脾胃;儿童若学习压力过大等也可能导致情志不舒,影响脾胃功能,进而出现水湿内停的情况。例如,一些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的成年人,由于精神长期处于紧张思虑状态,脾胃功能受到影响,水湿代谢失常,增加了肾病综合征的发病风险。
四、湿浊瘀阻,久病入络
病程迁延:肾病综合征若病情迁延不愈,水湿内停进一步发展,会导致湿浊内生。湿浊之邪停滞体内,日久会影响气血运行,导致瘀血内阻,出现湿浊瘀阻的病理状态。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病程迁延的影响不同。儿童患者若肾病综合征治疗不及时或不规范,病情容易反复,病程迁延,更易出现湿浊瘀阻的情况;成年人若患有肾病综合征后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病情持续时间较长,也会逐渐出现湿浊瘀阻的病理变化。例如,一些肾病综合征患者患病数年,病情反复,在中医辨证中常可见到湿浊瘀阻的证候表现,此时病情往往较为复杂,治疗难度也相应增加。
总之,中医认为肾病综合征的发生与禀赋不足、肾气亏虚,外感风邪、肺失宣降,脾失健运、水湿内停以及湿浊瘀阻、久病入络等多种因素相关,不同年龄、性别等人群在这些病因的影响下,发病机制各有特点,在临床诊疗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进行辨证论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