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肝功能异常有多种表现,消化道相关表现包括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等;皮肤及巩膜有黄染情况;精神状态会出现萎靡、乏力等;实验室检查可见转氨酶升高、胆红素指标异常、白蛋白降低;不同年龄儿童有特点差异,新生儿期易因宫内感染等出现问题,婴幼儿期常因感染致肝功能异常且生长发育迟缓,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可能因药物性肝损伤等出现右上腹不适等,有基础疾病的儿童更需密切监测肝功、注意用药和饮食等。
一、症状表现
(一)消化道相关表现
儿童肝功能异常时,常见消化道症状,如食欲减退,这是较为突出的表现之一,孩子可能对平时喜爱的食物兴趣缺乏,进食量明显减少。部分儿童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年龄较小的婴儿可能表现为吐奶频繁。另外,有些儿童会有腹胀情况,腹部看起来较膨隆,这是因为肝功能异常影响消化功能,导致胃肠蠕动减慢,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产生气体积聚等。
(二)皮肤及巩膜改变
肝功能异常时,胆红素代谢出现障碍,可导致皮肤和巩膜黄染,即黄疸。表现为皮肤颜色发黄,严重时巩膜也会发黄。新生儿时期若出现肝功能异常导致的黄疸,可能持续时间较长,或者黄疸消退后又再次出现。对于婴儿来说,家长可观察其面部、手足心等部位皮肤颜色变化来初步判断是否有黄疸情况。
(三)精神状态改变
部分肝功能异常的儿童会出现精神萎靡,表现为不爱活动,总是想睡觉,精神状态较平时差。年龄稍大的儿童可能会诉说乏力,感觉身体没有力气,不愿意进行日常的活动。
二、实验室检查相关异常表现
(一)转氨酶升高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重要指标。当儿童肝功能异常时,肝细胞受损,ALT和AST会释放入血,导致血液中这两种酶的水平升高。一般来说,ALT升高往往更具特异性地反映肝细胞的损伤情况,比如在病毒性肝炎等导致的肝功能异常中,ALT常明显升高。
(二)胆红素指标异常
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等指标会出现异常。如果是肝细胞性黄疸引起的肝功能异常,总胆红素和直接、间接胆红素都会升高;如果是胆道梗阻等原因导致的肝功能异常,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例如,胆道闭锁的患儿,直接胆红素会显著升高,同时伴有其他肝功能指标的异常。
(三)白蛋白降低
肝脏是合成白蛋白的场所,肝功能异常时,白蛋白合成减少,可导致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白蛋白降低会使儿童出现低蛋白血症相关表现,如水肿,早期可能表现为眼睑、颜面等部位的水肿,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水肿。
三、不同年龄儿童的特点差异
(一)新生儿期
新生儿肝功能发育尚不完善,若存在宫内感染、先天性胆道畸形等情况,容易出现肝功能异常。除了上述黄疸等常见表现外,可能还会有吸吮无力、体重不增等情况。因为新生儿的营养主要依赖良好的肝功能来保障物质代谢等,肝功能异常会影响其营养吸收和利用,进而导致体重增长缓慢。
(二)婴幼儿期
此阶段儿童免疫系统等发育还不成熟,感染因素是导致肝功能异常的常见原因,如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炎等。除了消化道症状、黄疸等表现外,还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的情况,因为婴幼儿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肝功能异常会影响营养物质的代谢和利用,从而阻碍身高、体重等的正常增长。
(三)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
这一时期儿童可能因药物性肝损伤等情况导致肝功能异常,比如误用了一些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除了上述一般表现外,可能会诉说右上腹不适等症状,因为该年龄段儿童能够用语言表达身体的不适感受。同时,学习和活动等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因为身体不适会使儿童精力不集中,活动耐力下降等。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如先天性代谢性疾病患儿,本身肝功能就可能存在一定问题,若出现其他感染等情况,更容易诱发肝功能异常加重。此时需要更加密切监测肝功能指标,因为基础疾病会影响肝脏的代偿等功能,一旦发生肝功能异常,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在护理上,要特别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加重肝脏负担或损伤肝脏的药物,严格遵循儿科用药的安全原则,对于此类儿童的日常饮食等也要进行合理调整,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减少对肝脏的额外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