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尖瓣狭窄杂音源于舒张期左心房血流流入左心室受阻致左心房高压血液快速流经狭窄二尖瓣口产生湍流,其特点为心尖区舒张中晚期低调隆隆样递增型杂音;病因有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二尖瓣狭窄、老年性二尖瓣环或环下钙化等;伴随呼吸困难、咯血、咳嗽、声音嘶哑等表现;诊断检查靠超声心动图、X线、心电图;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并发症治疗及介入和手术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需全面认识管理二尖瓣狭窄。
杂音特点
部位:心尖区。
时期:舒张中晚期。
性质:低调、隆隆样、递增型杂音。
病因
风湿性心脏病:是最常见的病因,多有风湿热病史。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发的自身免疫反应累及心脏瓣膜,导致二尖瓣病变。
其他病因:
先天性二尖瓣狭窄:多为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胚胎发育过程中心脏结构发育异常引起二尖瓣狭窄。
老年性二尖瓣环或环下钙化:常见于老年人,二尖瓣环和环下结缔组织发生退行性变及钙化,导致二尖瓣狭窄。
伴随表现
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甚至急性肺水肿。这是由于二尖瓣狭窄导致左心房压力升高,肺静脉回流受阻,肺淤血,影响气体交换。
咯血:可表现为痰中带血或血痰、大量咯血等。当肺静脉压突然升高时,可致支气管静脉破裂出血;二尖瓣狭窄合并肺动脉高压、肺淤血时,也可出现咯血。
咳嗽:常见,多在冬季明显,可能与支气管黏膜淤血水肿易患支气管炎或左心房增大压迫左主支气管有关。
声音嘶哑:较少见,扩大的左心房和肺动脉压迫左喉返神经所致。
诊断检查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二尖瓣狭窄最敏感和特异的方法。可明确二尖瓣狭窄的程度,观察二尖瓣瓣叶的形态、活动度,测量瓣口面积等。例如,M型超声心动图可见二尖瓣前叶呈“城墙样”改变;二维超声心动图可直接显示二尖瓣狭窄的病变情况;多普勒超声可评估跨瓣压差及瓣口面积等。
X线检查:轻度二尖瓣狭窄时,X线表现可正常。中、重度狭窄时,可见左心房增大,肺动脉段突出,心影呈梨形(二尖瓣型心),肺淤血等表现。
心电图:重度二尖瓣狭窄可有“二尖瓣型P波”,P波增宽且有切迹,P波宽度>0.12秒,提示左心房增大。还可出现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的表现。
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
预防风湿热复发:有风湿活动者应长期甚至终身应用苄星青霉素等药物预防风湿热复发。
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在进行牙科手术、上呼吸道手术或操作等易发生菌血症的操作前,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减轻心脏负担,防止病情加重。
并发症治疗:
心力衰竭:积极治疗心力衰竭,限制钠盐摄入,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改善心功能。
心房颤动:控制心室率,可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等)、洋地黄类药物(如地高辛等)等;同时需抗凝治疗,预防血栓栓塞事件,常用药物有华法林等,但需注意评估出血风险等。
介入和手术治疗: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适用于单纯二尖瓣狭窄,瓣叶弹性较好,无明显钙化,瓣下结构无严重病变的患者。通过球囊扩张使狭窄的二尖瓣瓣口扩大,改善血流动力学。
二尖瓣分离术:包括闭式分离术和直视分离术,目前已较少应用。
人工瓣膜置换术:适用于瓣叶严重钙化、病变累及腱索和乳头肌、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等情况的患者。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先天性二尖瓣狭窄的儿童,需密切监测生长发育情况,由于儿童处于生长阶段,心脏负担的变化对其影响较大,若出现呼吸困难、乏力等表现应及时就医,根据病情尽早考虑合适的治疗方案,如符合条件可尽早进行介入或手术治疗,以避免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心功能。
老年人:老年性二尖瓣环或环下钙化的老年人,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在治疗时需综合考虑多种疾病的相互影响。使用药物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前需充分评估全身状况,术后要加强护理,密切观察恢复情况。
女性:妊娠期间,心脏负担加重,二尖瓣狭窄患者妊娠时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增加。应加强孕期监测,评估心功能,分娩方式需根据心功能情况等综合决定,产后需注意休息及预防感染等。
二尖瓣狭窄杂音是二尖瓣狭窄的重要体征表现,通过了解其产生机制、病因、伴随表现、诊断检查、治疗原则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有助于对二尖瓣狭窄进行全面的认识和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