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绞痛药通过降低心肌耗氧量(如硝酸酯类扩张血管降前后负荷、β受体阻滞剂减慢心率减弱收缩力,钙通道阻滞剂扩血管降耗氧)、增加心肌缺血区供血(如硝酸酯类和钙通道阻滞剂扩张冠状动脉,β受体阻滞剂促进血流重新分布)、改善心肌代谢(如曲美他嗪调节心肌细胞能量代谢)来发挥治疗作用,对不同人群心绞痛患者需综合考虑其特点合理应用。
一、降低心肌耗氧量
1.通过扩张血管降低前后负荷
硝酸酯类药物可扩张静脉血管,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降低心脏前负荷;同时也能扩张动脉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减少心脏后负荷。例如,硝酸甘油能松弛血管平滑肌,对静脉的扩张作用较明显,使回心血量减少,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降低,从而降低心肌耗氧量。对于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尤其是存在心肌缺血导致心绞痛发作的情况,这种降低前后负荷的作用有助于缓解心绞痛。在老年患者中,由于可能存在血管弹性下降等情况,合理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可有效改善心肌缺血相关的心绞痛症状,但需注意老年患者可能对药物的耐受性和不良反应更敏感,使用时需密切监测。
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可通过阻断心脏β受体,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从而减少心肌耗氧量。对于心率偏快、血压较高的心绞痛患者,β受体阻滞剂能有效降低心肌耗氧量。在不同性别方面,男性和女性冠心病患者都可能从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中获益,但女性在用药时需关注药物对生殖系统等可能的影响,以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等情况。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吸烟、高脂饮食的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降低心肌耗氧量的同时,还需劝导其改善生活方式,以更好地控制心绞痛。
2.调节心肌血流分布
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可通过阻滞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钙通道,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缺血区的血流供应。同时,还能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少心肌耗氧量。对于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的心绞痛,钙通道阻滞剂有较好的疗效。在不同年龄患者中,儿童一般不使用钙通道阻滞剂治疗心绞痛,而对于成年患者,无论是年轻还是年老,都可根据病情使用。在有高血压病史的心绞痛患者中,钙通道阻滞剂在降低心肌耗氧量的同时,还能控制血压,是较为合适的选择,但需注意其可能引起的面部潮红、头痛等不良反应,尤其是老年患者可能对这些不良反应更为敏感。
二、增加心肌缺血区供血
1.扩张冠状动脉
硝酸酯类药物除了降低前后负荷外,还能选择性地扩张心外膜的冠状动脉大血管、输送血管及侧支血管,尤其在冠状动脉痉挛时作用更明显,从而增加缺血区的血液供应。对于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狭窄引起心绞痛的患者,硝酸酯类药物的这种扩张冠状动脉作用可改善心肌的供血情况。在女性冠心病患者中,冠状动脉病变可能有其特点,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扩张冠状动脉增加供血时,需考虑女性的生理特点,如月经周期等对药物反应可能的影响,但目前研究表明硝酸酯类药物总体能有效改善心肌缺血相关的心绞痛症状。
钙通道阻滞剂通过扩张冠状动脉,解除冠状动脉痉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使血液能更好地灌注到缺血心肌区域。对于因冠状动脉痉挛引发变异型心绞痛的患者,钙通道阻滞剂是首选药物之一。在有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中,如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缺乏运动的患者,使用钙通道阻滞剂扩张冠状动脉增加供血的同时,建议其增加适量运动,改善生活方式,以协同控制心绞痛。
2.促进血流重新分布
β受体阻滞剂在一定程度上可促使血液从非缺血区流向缺血区。这是因为β受体阻滞剂减慢心率,使心室舒张期延长,有利于血液从心外膜血管流向易缺血的心内膜区。对于存在心肌缺血不同区域血流分布不均的心绞痛患者,β受体阻滞剂的这种作用有助于改善心肌的整体供血状况。在老年心绞痛患者中,由于心脏功能可能有所减退,β受体阻滞剂的这种促进血流重新分布的作用需要谨慎评估,同时要注意老年患者可能存在的肝肾功能减退等情况对药物代谢的影响,从而调整药物使用剂量等。
三、改善心肌代谢
曲美他嗪等药物可通过调节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改善心肌细胞的能量供应。曲美他嗪能抑制脂肪酸氧化,促进葡萄糖氧化,在心肌缺血缺氧时,保证心肌细胞有足够的能量供应,从而减轻心绞痛症状。对于有长期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导致心肌代谢可能存在一定障碍的心绞痛患者,曲美他嗪等改善心肌代谢的药物可发挥作用。在不同年龄患者中,儿童不适用此类药物改善心肌代谢治疗心绞痛,成年患者中,对于存在基础代谢异常相关心肌缺血的情况,可考虑使用,但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来决定,如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使用改善心肌代谢药物时,要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对患者整体代谢状态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