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患者不同年龄段表现有差异儿童食欲不振面色萎黄形体偏瘦大便不调易反复感冒成人常见腹胀饭后明显神疲乏力肢体倦怠少气懒言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腻老年人更易消化功能减退腹胀腹泻反复发作畏寒怕冷腰膝酸软男女脾虚症状无本质区别但女性减肥过度节食、男性长期饮酒嗜食辛辣油腻食物易致脾虚长期熬夜缺乏运动精神压力大易加重脾虚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病史人群更易出现脾虚表现吃粳米糯米可补脾山药南瓜能补脾扁豆牛肉鸡肉有补脾作用红枣苹果可健脾。
一、脾虚患者的症状
(一)不同年龄段表现差异
儿童:儿童脾虚可能出现食欲不振,食量明显少于同龄正常儿童,面色萎黄,形体偏瘦,还可能伴有大便不调,如大便稀溏、次数增多,容易反复感冒等。这与儿童脾胃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若饮食不节、喂养不当等易损伤脾胃有关。
成人:成人脾虚常见腹胀,饭后尤为明显,神疲乏力,肢体倦怠,少气懒言,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腻等表现。多因长期饮食不规律、过度劳累、情绪不畅等影响脾胃功能所致。
老年人:老年人脾虚则更易出现消化功能减退,腹胀、腹泻反复发作,畏寒怕冷,腰膝酸软等。因为老年人脾胃功能本身逐渐衰退,若再加上其他因素,脾虚情况更易凸显。
(二)与性别相关的一些特点
一般来说,男女脾虚症状无本质区别,但在生活方式影响下可能有一定差异。比如女性若因减肥过度节食,更易出现脾虚表现;男性若长期饮酒、嗜食辛辣油腻食物,也易损伤脾胃导致脾虚。
(三)与生活方式相关的表现
长期熬夜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加重脾虚;缺乏运动的人也易出现脾虚,因为运动少会使脾胃蠕动功能减弱,消化能力下降;长期处于精神压力大、焦虑状态的人,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脾胃,出现脾虚相关症状。
(四)有病史人群的特殊表现
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病史的人群,如慢性胃炎、胃溃疡等患者,更易出现脾虚,常表现为胃脘部不适、消化不良、神疲乏力等,且病情易反复,与原有疾病损伤脾胃功能有关。
二、吃什么食物补脾
(一)谷物类
粳米:性平,味甘,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食鉴本草》中记载粳米“补中益气,坚肠胃”。平时可以将粳米煮成粥食用,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的人较为适宜。尤其适合儿童、老年人等脾胃功能相对较弱的人群,煮成粥后更容易消化吸收。
糯米:性温,味甘,能温补脾胃。可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反胃、食少、泄泻等。但糯米粘性较大,不易消化,一次不宜食用过多,儿童消化功能较弱,更要注意适量。
(二)蔬菜类
山药:性平,味甘,归脾、肺、肾经,有健脾益胃、滋肾益精等作用。《本草纲目》记载山药“益肾气,健脾胃”。可以炒食、炖汤或煮粥。对于各种体质的人群都较为适宜,尤其适合脾虚食少、久泻不止的人,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老年人,都可以通过食用山药来补脾。比如山药薏米粥,将山药与薏米等一起煮粥,健脾效果较好。
南瓜:性温,味甘,入脾、胃经,有补中益气、消炎止痛、解毒杀虫等功效。南瓜富含果胶,能保护胃黏膜免受粗糙食物刺激,适合脾胃虚弱者。可以清蒸南瓜、南瓜煮汤等。各类人群均可食用,尤其适合消化功能不好的人。
(三)豆类
扁豆:性微温,味甘,能健脾和中、消暑化湿。《本草纲目》说扁豆“止泄泻,消暑,暖脾胃”。可煮食或炒熟后研末服用。对于脾虚有湿所致的腹泻、呕吐等有一定缓解作用。儿童食用时要注意烹饪方式,确保熟透,成人则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食用方法。
(四)肉类
牛肉:性平,味甘,归脾、胃经,有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等作用。《本草纲目》记载牛肉“安中益气,养脾胃”。可以炖牛肉吃,对于脾虚食少、身体瘦弱的人有较好的补益作用。但牛肉不易消化,老年人消化功能弱,食用时要注意烹饪软烂,且不宜多吃。
鸡肉:性温,味甘,入脾、胃经,有温中益气、补精填髓的功效。能健脾胃,对于脾胃虚弱、乏力疲惫的人有益。可清炖鸡肉、鸡肉煲汤等。各类人群均可食用,儿童适量食用有助于脾胃功能的改善,成人食用能起到补脾作用,老年人也可适当食用,但要注意烹饪方式清淡。
(五)水果类
红枣:性温,味甘,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名医别录》记载红枣“补中益气,强力”。可以直接吃红枣,也可以煮粥、煲汤时加入。对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的人有很好的调理作用。但红枣含糖量较高,糖尿病患者要谨慎食用,儿童食用时也要注意适量,避免影响牙齿等。
苹果:性平,味甘、酸,归脾、肺经,有健脾益胃、生津止渴等作用。《滇南本草》说苹果“健脾和胃,生津止渴”。可以生吃苹果,也可以煮苹果水喝。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儿童适当吃苹果有助于脾胃消化,成人和老年人吃苹果也能起到一定的健脾作用,但脾胃虚寒的人不宜吃生苹果,可煮熟后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