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损伤的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了解用药、接触、既往及家族病史)、体格检查(观察一般情况、腹部检查肝脏脾脏)、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指标、肝炎病毒标志物、自身抗体、代谢相关指标检测)、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必要时进行肝活检明确诊断,各部分检查有不同要点及需注意的人群差异等情况。
一、病史采集
1.用药史:详细询问患者近期服用的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及保健品等,某些药物如抗结核药(异烟肼等)、他汀类降脂药等可能导致肝损伤,不同年龄段人群用药情况不同,儿童用药需特别关注是否为儿童禁用或慎用药物。例如儿童使用某些成人药物可能因代谢差异增加肝损伤风险。
2.接触史:了解患者是否接触过有毒物质,如工业毒物、农药等,不同生活方式人群接触风险不同,长期接触有毒物质的职业人群需重点排查。
3.既往病史:询问患者既往是否有肝脏疾病史,如病毒性肝炎(甲肝、乙肝、丙肝等)、自身免疫性肝病等,不同性别患者可能有不同的既往肝病易患因素,女性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对更常见。同时了解是否有其他系统疾病,如胆道疾病等,这些都可能与肝损伤相关。
4.家族史:家族中是否有遗传性肝病患者,某些遗传性肝病有家族聚集性,如肝豆状核变性等,不同家族遗传背景不同,需详细询问家族成员健康状况。
二、体格检查
1.一般情况: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营养状况等,肝损伤患者可能出现精神萎靡、消瘦等情况,不同年龄患者表现可能不同,儿童肝损伤可能影响生长发育。
2.腹部检查:重点检查肝脏和脾脏,触摸肝脏的大小、质地、有无压痛等。正常肝脏一般在肋下不能触及,质地柔软,肝损伤时可能出现肝脏肿大、质地改变或有压痛,脾脏也可能因门静脉高压等原因出现肿大。
三、实验室检查
1.肝功能指标
转氨酶: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血清中含量较低,当肝细胞受损时释放入血,其升高程度常与肝损伤严重程度相关,但不同年龄正常参考值略有差异,儿童的转氨酶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例如儿童ALT正常参考值一般比成人略高。
胆红素:包括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肝损伤时胆红素代谢障碍,可出现总胆红素升高,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见于肝内胆汁淤积等,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见于溶血等情况引起的肝损伤。
白蛋白:由肝脏合成,肝损伤严重时白蛋白合成减少,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不同年龄患者白蛋白正常参考值不同,儿童白蛋白合成功能相对较弱。
凝血功能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肝损伤时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可导致凝血功能异常,PT延长、INR升高提示肝脏合成功能严重受损。
2.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检测甲肝抗体、乙肝五项、丙肝抗体等,以明确是否为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损伤,不同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点和感染方式不同,例如乙肝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传播,丙肝主要通过血液传播。
3.自身抗体检测:对于怀疑自身免疫性肝病引起的肝损伤,检测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等,自身免疫性肝病在女性中相对多见,自身抗体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肝损伤。
4.代谢相关指标检测:如对于怀疑代谢性肝损伤的患者,检测血糖、血脂、铜蓝蛋白等指标,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铜蓝蛋白降低,血糖、血脂异常可能与代谢相关肝损伤有关。
四、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是肝损伤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实质回声等情况,判断是否有肝脏肿大、实质病变、胆道扩张等,超声检查方便、无创,可用于初步筛查肝损伤情况,不同年龄患者超声检查时的操作和图像解读需考虑年龄因素,儿童腹部脂肪厚度等可能影响超声图像质量。
2.CT检查:对于超声发现异常或需要更详细了解肝脏病变情况时可进行CT检查,能更清晰显示肝脏的解剖结构、病变范围等,有助于鉴别肝内占位性病变、肝破裂等情况,CT检查有一定辐射,需权衡利弊,儿童需严格控制辐射剂量。
3.MRI检查:对肝脏病变的诊断有较高敏感性,尤其对于一些疑难肝病的鉴别诊断有优势,如自身免疫性肝病、代谢性肝病等,MRI检查相对无创,但检查时间较长,儿童检查时需注意安抚,确保检查顺利进行。
五、肝活检(必要时)
对于病因不明、病情较为复杂的肝损伤患者,肝活检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手段。通过肝活检可观察肝脏组织学改变,如肝细胞坏死程度、炎症浸润情况、纤维化程度等,有助于明确肝损伤的病因和病理类型,但肝活检是有创检查,存在一定风险,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根据患者的整体情况评估是否进行肝活检,例如凝血功能严重异常的患者一般不适合进行肝活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