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的检查方法包括心电图检查(静息心电图可发现部分心肌缺血表现,动态心电图能捕捉一过性心肌缺血发作)、负荷心电图检查(运动负荷试验可评估运动时心肌供血,药物负荷试验适用于不能运动或运动耐量差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为诊断金标准,可明确冠状动脉情况,检查过程及术后有相应注意事项,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有差异,生活方式影响检查及术后恢复)。
一、心电图检查
1.静息心电图
意义:是心绞痛诊断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约有半数心绞痛患者在静息时心电图可正常,也可能有非特异性ST段和T波改变等。ST段压低(≥0.1mV)和T波低平或倒置等改变,可能提示心肌缺血。对于有胸痛症状发作时进行心电图检查,若出现ST段动态改变(发作时下移,缓解后恢复),对心绞痛的诊断价值较大。不同性别、年龄的人群,静息心电图的正常范围有一定差异,例如老年人群可能因心肌老化等因素,心电图表现可能与年轻人群不同,但只要出现符合心肌缺血的ST-T改变且与症状相关,就有诊断意义。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高脂饮食等人群更容易出现心肌缺血相关的心电图改变。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静息心电图可能有较为典型的心肌缺血表现。
2.动态心电图(Holter)
意义:可以连续记录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心电图,能捕捉到常规心电图不易发现的一过性心肌缺血发作。对于胸痛症状发作不频繁的患者,动态心电图有助于发现ST-T改变与症状的关系。其记录时间长,能涵盖患者日常各种活动状态下的心电图情况,包括睡眠、运动等。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动态心电图的监测结果解读需考虑年龄相关的生理变化,比如儿童动态心电图的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儿童心肌相对稚嫩,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可能不典型,但也能通过异常的ST-T改变等发现心肌缺血情况。生活方式中运动情况等会影响动态心电图结果,有运动习惯的人群在运动时可能出现相应的心肌缺血表现。有心绞痛病史且症状发作不规律的患者,动态心电图是重要的检查手段。
二、负荷心电图检查
1.运动负荷试验
意义:通过让患者增加运动量(如平板运动或踏车运动)来激发心肌缺血,观察心电图变化。常用的有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和踏车运动试验。运动负荷试验可以评估运动状态下心肌的供血情况。对于能够运动的患者,运动负荷试验能诱发心肌缺血的患者,有助于诊断心绞痛。不同性别患者对运动负荷的耐受程度不同,一般男性耐受能力相对较强,但也不是绝对的,女性在相同运动强度下可能更早出现心肌缺血表现。年龄较大的患者运动负荷试验需谨慎,要根据患者的心肺功能等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强度,避免过度运动导致不良事件。生活方式中,长期缺乏运动的人群进行运动负荷试验时更容易出现心肌缺血,而经常运动的人群可能耐受能力较好。有胸痛症状但静息心电图正常的患者,运动负荷试验可帮助诊断。
2.药物负荷试验
意义:对于不能运动或运动耐量差的患者,可使用药物(如双嘧达莫、腺苷等)来达到类似运动负荷的效果,诱发心肌缺血。双嘧达莫通过抑制血小板摄取腺苷,使腺苷在局部积聚,引起冠状动脉扩张,对于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可诱发缺血区血管的“窃血”现象,从而使心电图出现心肌缺血改变。腺苷作用迅速,停药后作用很快消失。药物负荷试验在老年患者中应用时需考虑其肝肾功能等情况,因为药物主要通过肝肾代谢,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可能减退,药物代谢减慢,需调整药物剂量或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女性患者在药物负荷试验时也需关注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可能与男性有一定差异。生活方式中合并肝肾功能不全的人群不适合首选药物负荷试验,需根据具体情况评估。有胸痛症状但运动受限的患者,药物负荷试验是一种替代的检查方法。
三、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1.意义
是诊断心绞痛的金标准:可以直接观察冠状动脉的解剖结构,明确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狭窄以及狭窄的部位、程度和范围等。通过向冠状动脉内注入造影剂,在X线下显影,能够清晰看到冠状动脉的分支情况。对于临床高度怀疑心绞痛但心电图等检查不能明确诊断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是必要的检查。不同年龄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表现不同,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较高,更易出现冠状动脉狭窄。性别方面,男性和女性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上有一定差异,女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多发生在小血管,但在冠状动脉造影下也能明确狭窄情况。生活方式中,长期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等人群冠状动脉造影更易发现明显狭窄。有典型心绞痛症状且其他检查不能明确诊断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是重要的确诊手段。
2.检查过程及注意事项
检查时患者需平卧在导管床上,局部麻醉后将导管经桡动脉或股动脉插入,送至冠状动脉开口处注入造影剂。检查后需压迫止血,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血肿等情况。对于老年患者,术后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因为老年患者心功能等可能相对较弱,穿刺部位出血等并发症风险相对较高。女性患者在术后也需注意穿刺部位的护理,同时关注自身有无胸痛等不适症状复发。生活方式中,术后需建议患者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戒烟、控制血压血脂等,以减少冠状动脉再次病变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