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型心绞痛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在定义发病机制、症状表现、心电图表现、治疗预后及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影响等方面存在区别。稳定型心绞痛是冠脉固定狭窄致心肌需氧增时缺血缺氧,症状相对稳定,心电图发作时ST段压低等,治疗预后相对较好;不稳定型心绞痛由斑块破裂等致,症状多样且重,心电图变化多,需积极治疗,预后相对不稳定,年龄性别等因素对两者有影响,不良生活方式和基础疾病史是共同危险因素。
稳定型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固定性严重狭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冠状动脉狭窄,当心肌需氧量增加时,狭窄的冠状动脉不能相应地扩张以满足心肌对血液的需求,从而引起心绞痛。常见于中老年人,多有劳累、情绪激动、饱食等诱因,发作的频率、诱因、疼痛程度和持续时间相对稳定。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伴有不同程度的表面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及远端血管栓塞所导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机制更为复杂,斑块的不稳定状态是关键,可在稳定型心绞痛基础上发生,也可突然发病。任何增加心肌耗氧量或减少心肌供血供氧的因素都可能诱发,如劳累程度加重、情绪更明显波动、甚至休息时也可发作。
症状表现
稳定型心绞痛:典型症状为发作性胸痛,疼痛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可放射至心前区、左上肢尺侧等,疼痛性质多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性,一般持续3-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迅速缓解。发作频率相对固定,在相同的诱发因素下发作。例如,一位患者平时每天快走20分钟会发作心绞痛,含服硝酸甘油后5分钟内缓解,这种情况相对稳定。
不稳定型心绞痛:症状表现多样,疼痛部位与稳定型心绞痛相似,但疼痛程度更重,持续时间更长,可超过20分钟,休息时也可能发作,且发作频率增加、诱因不明显。有的患者表现为初发劳力性心绞痛(过去1个月内新发心绞痛,可轻可重)、恶化劳力性心绞痛(同等程度劳力所诱发的胸痛发作次数、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突然加重)、静息心绞痛(休息或睡眠时发生的心绞痛)等。比如一位原本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现在休息时也会发作,每次持续10分钟,且发作次数较前明显增多。
心电图表现
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可出现ST段压低(≥0.1mV),T波低平或倒置等缺血性改变,发作缓解后心电图可恢复正常。例如在发作时记录心电图发现V4-V6导联ST段水平型压低0.2mV,T波倒置,发作停止后30分钟复查心电图,ST段压低恢复至正常范围,T波倒置变浅。
不稳定型心绞痛:心电图变化更为多样,除了ST段压低或T波改变外,还可能出现ST段抬高(提示可能有冠状动脉痉挛或更严重的病变),或者新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等。部分患者心电图可能在发作时无明显改变,但在缓解期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可发现ST-T的动态变化。比如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患者在静息时出现ST段一过性抬高,持续数分钟后恢复正常。
治疗与预后
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主要包括发作时休息、含服硝酸甘油等缓解症状;缓解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β受体阻滞剂(降低心肌耗氧量)等药物治疗,还可考虑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血运重建治疗。预后相对较好,在规范治疗下,病情可得到较好控制,发作频率减少。例如一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规范服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和美托洛尔,定期复查,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
不稳定型心绞痛:需要更为积极的治疗,一般需要住院治疗,治疗措施包括卧床休息、心电监护、使用硝酸酯类药物缓解心绞痛、抗血小板聚集(如使用比阿司匹林作用更强的抗血小板药物,如替格瑞洛等)、抗凝治疗(如使用肝素等)等。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预后相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更差,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评估是否需要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比如一位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住院期间,经过积极治疗后病情仍有波动,需要进一步评估冠状动脉造影情况以决定是否进行介入治疗。
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影响
年龄与性别: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中老年人更为常见。男性在绝经前发病率低于女性,绝经后发病率逐渐接近女性。例如,50岁以上的人群中,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率相对较高,而绝经后的女性患冠心病相关心绞痛的风险增加。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肥胖等不良生活方式是两者共同的危险因素,但不稳定型心绞痛往往在有这些不良生活方式的基础上,由于斑块不稳定而更容易发作。比如一个长期吸烟、肥胖且很少运动的人,更容易出现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作。对于有稳定型心绞痛的人,如果不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也可能向不稳定型心绞痛发展。
病史: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风险更高。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等原因,更容易出现冠状动脉病变,进而引发心绞痛,且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率相对较高。有过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再次发生心绞痛时更倾向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可能,因为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存在更严重的损伤和斑块不稳定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