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原则通常包括立即停药并去除诱因、保肝治疗与药物修复、重症监护与多学科干预、特殊人群个体化治疗、生活方式调整与长期随访等。

1、立即停药并去除诱因
发现药物性肝损伤后,需第一时间停用可疑药物,避免继续使用同类或可能加重肝损伤的药物。若因治疗必须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肝毒性较低的替代药物,并严格监测肝功能变化。
2、保肝治疗与药物修复
根据肝损伤类型选择针对性药物,如抗炎保肝的甘草酸制剂、稳定肝细胞膜的多烯磷脂酰胆碱、抗氧化的水飞蓟素等。胆汁淤积型患者可使用熊去氧胆酸促进胆汁排泄,必要时通过静脉补充营养支持肝脏修复。
3、重症监护与多学科干预
急性肝衰竭患者需转入重症监护病房,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凝血功能。人工肝支持系统可暂时替代肝脏功能,为肝细胞再生争取时间。若病情持续恶化,需及时评估肝移植可行性。
4、特殊人群个体化治疗
儿童用药需根据体重调整剂量,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老年人合并基础疾病时,需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孕妇治疗需权衡母婴安全,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并加强产科联合管理。
5、生活方式调整与长期随访
治疗期间应严格戒烟戒酒,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饮食以高蛋白、低脂、易消化为主,适量补充维生素。出院后需定期复查肝功能,记录用药史,防止复发或慢性化。
药物性肝损伤需遵循“早发现、早停药、早干预”原则,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可完全恢复。若出现黄疸加重、意识模糊、持续乏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切勿自行用药或拖延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