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动脉炎多见于青年女性,10-30岁发病,累及主动脉及其分支,病理是动脉壁全层炎症,后期狭窄闭塞,表现多样,活动期炎症指标异常,活动期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青年女性要关注药物对生长发育等影响;巨细胞动脉炎好发于50岁以上老人,70岁为高峰,累及中大动脉,病理是肉芽肿性炎症,表现有头痛、视力障碍等,活动期血沉等异常,治疗首选激素,老年患者要注意基础病及药物不良反应等。
一、发病年龄
大动脉炎:多见于青年女性,发病年龄多在10~30岁。
巨细胞动脉炎:好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70岁以上为发病高峰年龄段。
二、受累血管
大动脉炎: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如头臂动脉、肾动脉、胸腹主动脉等。
巨细胞动脉炎:主要累及中动脉及大动脉,常累及颞动脉,也可累及眼动脉、后睫状动脉等。
三、病理表现
大动脉炎:病理主要表现为动脉壁的全层炎症,后期可导致动脉壁增厚、纤维化,进而引起血管狭窄或闭塞。早期活动期可见血管壁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等炎症表现。
巨细胞动脉炎:病理特征为血管壁的肉芽肿性炎症,常形成多核巨细胞,主要累及动脉的中膜和外膜,内膜受累相对较轻,可导致血管狭窄,但一般不易形成闭塞。
四、临床表现
大动脉炎:根据受累血管不同,临床表现多样。头臂动脉受累时可出现上肢无力、发凉、间歇性claudication(跛行),颈动脉、椎动脉受累可导致头晕、头痛、视力减退、咀嚼肌无力等;肾动脉受累可引起高血压,且为顽固性高血压;胸腹主动脉受累可出现下肢无力、间歇性跛行等。
巨细胞动脉炎:常见症状有头痛,多为颞部头痛,可伴有头皮触痛;视力障碍,如视物模糊、复视、失明等,与眼动脉或后睫状动脉受累有关;还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体重减轻等。
五、实验室检查
大动脉炎:活动期可见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血小板增多等炎症指标异常,自身抗体方面,部分患者可出现抗主动脉抗体阳性,但不具有特异性。
巨细胞动脉炎:活动期血沉显著增快,常大于50mm/h,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血常规可显示贫血,血清碱性磷酸酶可升高,约半数患者类风湿因子阳性,90%以上患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阴性,而巨细胞动脉炎患者中约1/3可出现抗核抗体阳性,但滴度较低。
六、治疗
大动脉炎:活动期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如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等,可控制炎症反应。对于有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严重缺血的情况,可考虑血管重建手术等治疗。
巨细胞动脉炎: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早期足量应用可有效缓解症状,防止视力等重要脏器受损。一般用药后症状可迅速改善,血沉等炎症指标也会随之下降,但需要较长时间的维持治疗,并逐渐减量。
特殊人群提示
大动脉炎青年女性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关注药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尤其是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等问题,应注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同时要密切监测血压、肾功能等,因为肾动脉受累导致的高血压可能影响其生育及妊娠过程,妊娠期间需加强监测和管理。
巨细胞动脉炎老年患者:由于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需谨慎评估,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同时要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感染、骨质疏松、消化道出血等风险增加,定期监测血常规、血糖、骨密度等指标,视力障碍的老年患者要注意生活护理,防止跌倒等意外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