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性多动脉炎伴发葡萄膜炎的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眼部检查。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多数患者轻度-中度贫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常增快)、CRP(水平通常升高)、自身抗体检查(约50%-80%患者ANCA阳性,部分有其他自身抗体阳性);影像学检查有血管造影(发现中小动脉多发性局灶性动脉瘤或节段性狭窄)、超声(观察血管情况);眼部检查有裂隙灯检查(观察眼前节葡萄膜炎相关改变)、眼底检查(发现视网膜血管炎等病变)。
一、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多数患者有轻度到中度贫血,白细胞计数可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较为常见,这对于提示炎症状态有一定意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血常规表现可能有差异,比如儿童患者可能在感染等因素影响下血常规表现与成人有不同特点,但结节性多动脉炎伴发葡萄膜炎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是较为常见的血液学改变之一。
2.血沉(ESR)
血沉常增快,血沉增快反映了体内炎症反应的活跃程度。年龄较大的患者血沉增快可能更明显,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的生理变化可能使炎症指标更容易出现异常。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血沉也可能有一定波动,但结节性多动脉炎伴发葡萄膜炎时血沉增快是炎症活动的一个客观指标。
3.C反应蛋白(CRP)
CRP水平通常升高,它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炎症发生时迅速升高。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吸烟的患者可能本身存在慢性炎症状态,会影响CRP的基础水平,但结节性多动脉炎伴发葡萄膜炎时CRP升高是炎症活动的重要标志。
4.自身抗体检查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约50%-80%的结节性多动脉炎患者ANCA阳性,其中核周型(p-ANCA)常见于伴发肾小球肾炎的患者,胞浆型(c-ANCA)也可能与之相关。不同性别患者ANCA阳性率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在诊断和病情评估中有重要价值。对于有结节性多动脉炎相关表现的患者,检测ANCA有助于明确诊断和判断病情活动。
其他自身抗体:部分患者可能有抗核抗体(ANA)等其他自身抗体阳性,但阳性率相对较低,需要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二、影像学检查
1.血管造影
对于怀疑结节性多动脉炎累及血管的患者,血管造影是重要的检查方法。可以发现中小动脉的多发性局灶性动脉瘤或节段性狭窄。不同年龄患者血管造影表现可能因血管发育等因素有一定差异,儿童患者血管相对较细,血管造影操作和解读需更加精细。通过血管造影可以明确血管受累的部位和范围,对结节性多动脉炎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有重要意义。
2.超声检查
超声可用于观察血管的情况,如动脉壁的厚度、血流情况等。对于浅表部位的血管,超声检查相对简便、无创。在女性患者中,乳腺等部位的血管超声检查也可用于辅助判断是否有血管受累情况。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久坐的患者血管血流可能相对缓慢,超声检查时需要注意与病理情况区分。
三、眼部检查
1.裂隙灯检查
可以详细观察眼前节情况,如角膜、前房、虹膜、晶状体等部位。能够发现葡萄膜炎相关的改变,如角膜后沉着物、前房闪辉、虹膜炎症表现等。不同年龄患者眼部结构有差异,儿童患者眼部结构更娇嫩,裂隙灯检查时要更加轻柔。通过裂隙灯检查可以明确葡萄膜炎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对于结节性多动脉炎伴发葡萄膜炎的诊断和病情监测非常重要。
2.眼底检查
借助眼底镜等设备检查眼底情况,可发现视网膜血管炎等病变。如视网膜血管的扩张、迂曲、闭塞、出血等表现。不同性别患者眼底表现可能因生理差异有一定不同,但结节性多动脉炎伴发葡萄膜炎时眼底改变是重要的诊断依据之一。对于有结节性多动脉炎相关表现的患者,定期进行眼底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眼部病变并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