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癌是肺癌的一种非小细胞肺癌病理类型,源于支气管粘液腺等上皮。其发病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相关;临床表现有咳嗽、咯血等症状及相应体征;诊断靠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治疗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预后受肿瘤分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治疗效果等影响,近年随医疗进步预后改善,早期部分可临床治愈,晚期综合治疗可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一、腺癌的定义
肺癌中的腺癌是肺癌的一种病理类型,属于非小细胞肺癌。它是源于支气管粘液腺、腺泡或肺泡上皮的恶性肿瘤。
二、腺癌的发病相关因素
1.年龄与性别:
年龄: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多见于中老年人群,随着年龄增长,患腺癌的风险有一定程度增加。这可能与长期的细胞损伤、修复过程逐渐累积有关,老年人群的细胞代谢、DNA修复能力等生理功能逐渐衰退,更容易受到致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癌变。
性别:女性患腺癌的情况相对有一定特点,可能与女性的激素水平、生活环境中接触的一些致癌因素(如二手烟暴露等)以及自身的生理代谢等多方面因素相关。不过这并不是绝对的,男性也可能患腺癌,只是在不同年龄段和暴露因素下有不同的发病情况。
2.生活方式:
吸烟:吸烟是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烟草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如多环芳烃、亚硝胺等,长期吸烟会损伤支气管上皮细胞,导致细胞基因突变,引发腺癌。即使是被动吸烟(吸二手烟),也会增加患腺癌的风险。
职业暴露:长期接触某些职业性致癌物质,如石棉、氡气、砷及其化合物、铬、镍等,会显著提高患腺癌的几率。例如在石棉加工厂工作的人员,长期吸入石棉纤维,会损伤肺部组织,增加腺癌的发生风险。
空气污染:长期处于污染的空气环境中,如城市中的雾霾天气,空气中的颗粒物、有害气体等会对肺部造成损害,增加患腺癌的可能性。
3.病史:
肺部慢性疾病: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等肺部慢性疾病病史的患者,患腺癌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肺部长期的炎症刺激会导致肺部组织反复损伤和修复,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发生细胞的异常增殖和癌变。例如肺结核患者,在结核病灶愈合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等癌前病变,进而发展为腺癌。
三、腺癌的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当肿瘤导致支气管狭窄时,咳嗽会加重,呈持续性高调金属音样咳嗽。这是因为肿瘤刺激支气管黏膜引起的。
咯血:痰中带血或少量咯血较为常见,当肿瘤侵犯较大血管时,可出现大咯血。例如肿瘤侵蚀支气管内的血管,导致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混入痰液中。
呼吸困难:肿瘤阻塞支气管或引起胸腔积液等情况时,会出现呼吸困难。当肿瘤阻塞部分支气管,导致通气功能障碍,或者大量胸腔积液压迫肺组织,限制肺的扩张,都会引起患者呼吸不畅。
胸痛:肿瘤侵犯胸膜、胸壁时可引起胸痛,疼痛性质可为隐痛、钝痛或刺痛,且疼痛可能会随着呼吸、咳嗽而加重。
2.体征:
肺部体征:早期腺癌患者可能无明显肺部体征,随着病情进展,可在肺部听到局限性哮鸣音、湿啰音等。如果发生胸腔积液,可出现患侧胸廓饱满、呼吸运动减弱、语颤减弱、叩诊呈浊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等体征。
四、腺癌的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可发现肺部占位性病变,但对于一些较小的、隐蔽部位的腺癌可能容易漏诊。胸部X线表现为肺部结节、肿块影等。
胸部CT:是诊断腺癌的重要影像学手段。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病变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可以发现直径较小的肺部结节,对于判断结节的性质(如是否为恶性、恶性程度等)有重要价值。例如通过CT可以观察结节的边缘是否光滑、有无分叶、毛刺征等,这些特征有助于初步判断结节的良恶性。
磁共振成像(MRI):在评估肺癌的胸内侵犯范围、脑转移等方面有一定优势。对于判断肿瘤是否侵犯纵隔、血管等结构,以及是否有脑部转移病灶等有帮助。
2.病理学检查:
痰细胞学检查:收集患者痰液,查找癌细胞。如果痰液中找到癌细胞,对腺癌的诊断有一定提示作用,但阳性率可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痰液收集是否规范、肿瘤的部位等。
支气管镜检查:通过支气管镜直接观察支气管内病变情况,并可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对于中央型肺癌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以明确肿瘤的部位、形态,并获取组织进行病理诊断。
经皮肺穿刺活检:对于周围型肺癌,可在CT引导下进行经皮肺穿刺活检,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是否为腺癌以及腺癌的病理类型等。
五、腺癌的治疗
1.手术治疗:
对于早期能够耐受手术的腺癌患者,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及周围部分组织,有望达到根治的目的。手术方式包括肺叶切除术、全肺切除术等,具体手术方式需根据肿瘤的部位、大小等情况来决定。
2.化疗:
化疗是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于术后辅助治疗以降低复发风险,或者用于晚期腺癌患者的姑息治疗,以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常用的化疗药物有铂类联合紫杉醇、吉西他滨等方案。
3.放疗:
放疗可用于术后辅助治疗,杀灭残留的肿瘤细胞;也可用于晚期腺癌患者的局部治疗,缓解肿瘤引起的疼痛、出血等症状。根据放疗的目的不同,可选择根治性放疗、姑息性放疗等不同的放疗方式。
4.靶向治疗:
对于有特定基因突变(如EGFR突变、ALK融合基因等)的腺癌患者,靶向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靶向药物能够特异性地作用于肿瘤细胞的靶点,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相对于化疗,具有不良反应相对较轻、疗效较好等优点。
六、腺癌的预后
1.影响预后的因素:
肿瘤分期:早期腺癌患者如果能够及时接受手术等治疗,预后相对较好,5年生存率较高;而晚期腺癌患者预后相对较差。肿瘤分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分期越早,预后越好。
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腺癌的病理分化程度也会影响预后,高分化腺癌相对低分化腺癌预后较好。病理分化程度反映了肿瘤细胞的成熟程度,分化程度越高,肿瘤细胞越接近正常细胞,恶性程度相对较低,预后相对较好。
治疗效果:规范、有效的治疗能够改善腺癌患者的预后。例如手术切除彻底、化疗或靶向治疗效果良好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
2.总体预后情况: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腺癌的治疗手段越来越丰富,预后也有所改善。早期腺癌患者经过积极治疗,部分可以达到临床治愈;晚期腺癌患者通过综合治疗,也能够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但总体来说,腺癌的预后仍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