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岁小孩肠套叠早期有剧烈阵发性腹痛、呕吐、便血等表现,可通过空气或钡剂灌肠复位,复位失败或套叠时间长伴腹膜刺激征等需手术,术后要做好一般护理和病情观察,还可通过合理喂养、注意腹部保暖、减少感染机会来预防。
一、早期识别
七八岁小孩肠套叠通常会出现突然发作的剧烈阵发性腹痛,孩子表现为阵发性哭闹不安、屈腿、面色苍白。还可能伴有呕吐,初期为胃内容物,later可含胆汁,甚至发展为肠内容物。便血是重要症状,多在发病后6-12小时出现,呈果酱样黏液血便。腹部查体可在右上腹季肋下触及腊肠样肿块,表面光滑,稍可活动,有压痛。
二、紧急处理
1.空气灌肠复位
原理:通过肛门注入空气,利用空气的压力将套叠的肠管复位。一般来说,对于发病在48小时以内,全身情况良好的患儿,空气灌肠复位是首选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在X线透视下可见杯口状阴影逐渐消失,肠管复位。
适用情况:适用于病程较短(一般不超过48小时)、患儿一般状况较好、无腹膜刺激征等情况。
2.钡剂灌肠复位
原理:经肛门注入钡剂,在X线透视下观察套叠肠管的情况,利用钡剂的压力使套叠的肠管复位。其原理与空气灌肠类似,但现在空气灌肠应用更为广泛,因为空气灌肠相对更安全,对肠道刺激较小。
适用情况:同空气灌肠复位类似,适用于病程较短、全身情况可的患儿,但由于钡剂可能会有残留等问题,现在应用相对空气灌肠少一些。
三、手术治疗情况
1.空气或钡剂灌肠复位失败
如果空气灌肠或钡剂灌肠复位不成功,比如灌肠过程中压力已达到规定上限但肠套叠仍未复位,就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2.肠套叠时间较长(超过48小时),伴有腹膜刺激征或全身情况差
当肠套叠持续时间较长时,肠管可能已经发生缺血、坏死等情况,同时如果患儿出现腹膜刺激征,提示可能已经有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此时需要立即进行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将套叠的肠管复位,必要时切除坏死的肠管。
四、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
饮食:术后需根据患儿恢复情况逐渐恢复饮食。一般先从少量流质饮食开始,如米汤等,然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如粥)、软食,最后恢复正常饮食。要注意饮食的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休息:保证患儿充足的休息,减少活动量,有利于身体的恢复。
2.病情观察
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果体温异常升高,可能提示有感染等情况;心率、呼吸异常加快可能与身体的应激等有关。
腹部情况:观察患儿腹部有无腹胀、腹痛复发等情况。如果患儿再次出现腹痛、腹胀,要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切口情况:如果是手术治疗的患儿,要注意观察手术切口有无红肿、渗液等情况,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五、预防措施
1.合理喂养
七八岁的孩子饮食要规律,避免暴饮暴食。添加辅食时要循序渐进,不要突然改变食物的种类和数量,防止肠道功能紊乱。比如从一种辅食过渡到另一种辅食时,要间隔3-5天,让孩子的肠道有适应的过程。
2.注意腹部保暖
要根据气温变化及时给孩子增减衣物,尤其是要注意腹部的保暖,避免腹部着凉引起肠道功能紊乱,诱发肠套叠。比如在季节交替时,给孩子穿上合适的肚兜等保护腹部。
3.减少感染机会
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孩子接触感染源,减少肠道感染的发生。因为肠道感染可能会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增加肠套叠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