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包括初始复苏与支持,如循环支持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液体复苏、呼吸支持保持气道通畅机械通气;控制感染,寻找感染源并控制、早期经验性用广谱抗感染药物;器官功能维护,包括肾脏、肝脏、神经系统维护;还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儿童病情变化快需精确计算液体量等,老年患者防过快过多输液等并发症,妊娠期患者兼顾胎儿母体情况选择合适治疗措施。
一、初始复苏与支持
1.循环支持: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进行液体复苏是关键。早期应给予晶体液,如乳酸林格液,成人首剂可快速输注500-1000ml,儿童按20ml/kg快速输注,根据患者反应调整液体量。目标是在6小时内达到血流动力学稳定,监测中心静脉压(CVP)等指标,CVP目标值成人8-12mmHg,儿童5-10mmHg,同时关注平均动脉压(MAP),成人MAP≥65mmHg,儿童根据年龄不同有相应目标值。对于液体复苏后仍有低血压的患者,可考虑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等。
2.呼吸支持: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维持氧分压(PaO)≥60mmHg,氧饱和度(SpO)≥94%。根据病情调节通气参数,如潮气量按6-8ml/kg(儿童),成人按5-8ml/kg,呼吸频率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
二、控制感染
1.寻找感染源并控制:迅速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培养、痰培养、尿培养等寻找感染灶。对于明确的感染源,如腹腔感染需进行手术引流等操作,肺部感染根据情况进行抗感染治疗相关处理。
2.抗感染药物应用:早期经验性使用广谱抗感染药物,根据患者年龄、基础疾病、感染部位等因素选择。例如,对于社区获得性感染,成人可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儿童根据体重等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抗感染药物,确保覆盖可能的病原体。
三、器官功能维护
1.肾脏功能维护:密切监测尿量,保证足够的液体摄入同时注意避免液体过负荷。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等时需谨慎,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剂量。对于出现急性肾损伤的患者,必要时进行肾脏替代治疗。
2.肝脏功能维护:监测肝功能指标,如转氨酶、胆红素等。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对于存在肝脏功能损害的患者,调整药物剂量或选择对肝脏影响小的药物。
3.神经系统维护:维持脑灌注压,监测颅内压等指标。对于出现意识障碍等情况的患者,采取相应的脑保护措施,如控制体温等,低龄儿童需特别注意脑功能的保护,避免因感染性休克导致脑损伤。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感染性休克病情变化快,液体复苏时要精确计算液体量,严格按照体重计算输注速度。在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抗感染药物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如儿童的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全,药物代谢与成人不同,选择药物时要谨慎,优先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的药物,密切监测儿童的生命体征和器官功能变化。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多合并基础疾病,液体复苏时要注意避免过快过多输液导致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监测CVP等指标时要结合老年患者的心脏功能情况。抗感染药物的选择要考虑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减退的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同时要注意老年患者可能存在的多重用药问题,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3.妊娠期患者:感染性休克妊娠期患者的治疗要兼顾胎儿和母体的情况。液体复苏时要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液体,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要权衡对胎儿的影响,抗感染药物的选择要避免使用对胎儿有致畸等不良影响的药物,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如产科等,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