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的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要针对不同患者进行沟通疏导、身体准备需完善检查、皮肤肠道阴道准备等,术后需监测生命体征、护理切口、管道,注意体位活动、饮食,观察并发症,出院指导包括休息活动、饮食、伤口、随访等方面的指导。
心理护理:子宫内膜癌患者多存在焦虑、恐惧等情绪,医护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及大致过程等,缓解其紧张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尤其要考虑到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患者的理解能力差异,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例如,对于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可通过提供详细的医学资料来讲解,而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则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沟通。
身体准备
完善相关检查:协助患者完成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心电图、影像学等各项检查,以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了解肿瘤的分期、转移等情况,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皮肤准备:术前1天进行皮肤清洁准备,范围包括下腹部、会阴部等,需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患者皮肤,尤其是老年患者皮肤较为脆弱,更要小心操作。
肠道准备:一般术前1-2天开始流质饮食,术前1天进行清洁灌肠,必要时可口服肠道抗菌药物,以减少肠道内细菌数量,预防术后感染,对于合并有肠道疾病的患者,肠道准备需更加谨慎,根据具体病情进行个性化调整。
阴道准备:对需要手术的患者,术前3天开始进行阴道冲洗,每天1-2次,可使用碘伏等消毒液,以降低阴道内细菌含量,预防术后阴道残端感染,操作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阴道黏膜。
术后护理
生命体征监测: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每30分钟-1小时监测并记录1次,直至生命体征平稳。对于老年患者及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需更加密切观察,因为这类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变化可能更为敏感,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切口护理
观察切口情况:术后要定期检查手术切口有无渗血、渗液,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若发现敷料渗湿,应及时更换。对于肥胖患者或合并糖尿病等影响切口愈合的患者,切口观察需更加频繁,注意有无切口感染、脂肪液化等情况。
切口疼痛护理:评估患者切口疼痛程度,对于轻度疼痛可通过心理疏导等非药物方法缓解,对于中重度疼痛,可根据患者情况遵医嘱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物,但要注意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尤其是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减退,用药需谨慎。
管道护理
尿管护理:保持尿管通畅,避免扭曲、受压,观察尿液的颜色、量、性质并记录。一般术后2-5天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考虑拔除尿管,拔管前可进行夹闭尿管训练,锻炼膀胱功能。对于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要定期进行尿道口护理,每天2次用碘伏消毒,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增加尿量,起到自然冲洗尿道的作用。
引流管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脱出,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若发现引流液异常增多、颜色改变等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例如,若引流液为血性且量较多,可能提示有出血情况,需进一步排查原因。
体位与活动
术后体位:患者回病房后,根据麻醉方式采取相应体位,如硬膜外麻醉患者去枕平卧6小时,蛛网膜下腔麻醉患者需去枕平卧12小时。病情平稳后可根据患者情况协助其翻身、更换体位,鼓励患者早期进行床上活动,如四肢的屈伸活动等,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于老年患者及体质较弱的患者,活动需循序渐进,逐步增加活动量。
早期活动:术后第1天可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坐起、轻微翻身等活动,术后第2天可在床边适当活动,如站立、行走等,但要注意活动过程中患者的耐受情况,避免过度劳累。早期活动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恢复,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饮食护理:术后根据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逐渐恢复饮食。一般术后6小时可少量饮水,若患者无不适,逐渐过渡到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再到正常饮食。饮食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促进切口愈合和身体恢复,对于胃肠功能恢复较慢的患者,可适当延长流质饮食时间,并可通过肠内营养制剂等补充营养,满足机体需求。老年患者胃肠功能相对较弱,饮食调整更要缓慢,注意营养均衡。
并发症观察与护理
肺部感染: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咳痰,协助患者拍背,促进痰液排出,预防肺部感染。对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可进行雾化吸入等治疗。老年患者咳嗽反射较弱,更要重视肺部护理,定期翻身、拍背。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患者双下肢有无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及颜色变化等情况,鼓励患者早期进行下肢活动,如踝关节屈伸运动等,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对于高危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预防,但要注意观察有无出血等不良反应,老年患者使用抗凝药物时需密切监测凝血功能。
出院指导
休息与活动: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术后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可逐渐增加活动量,如从散步等轻度活动开始,逐渐过渡到合适的运动量,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但要注意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避免过度劳累。
饮食指导:建议患者保持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高蛋白食物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身体康复。
伤口护理:告知患者保持腹部切口清洁干燥,若发现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渗液等情况,应及时复诊。对于阴道残端有缝合的患者,要注意观察有无阴道出血、异常分泌物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随访指导:告知患者术后定期随访的重要性,一般术后第1年每3个月随访1次,第2-3年每6个月随访1次,3年以上每年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妇科检查、血常规、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复发或转移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同时,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随访计划,例如对于年轻有生育需求的患者,随访中还需关注其生育相关的情况及心理状态等。



